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8月3日上午,“你笑起来真好看——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首站走进重庆石柱。
▲石柱中益乡华溪村
接下来,14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重庆、四川等6个西部省区市重点网媒数百名记者,将持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用镜头记录老乡发自内心的笑颜,用手中的笔叙写一个个温暖的脱贫故事。
活动启动当天,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启动现场的3名石柱老乡,一起倾听他们讲述身上发生的生动故事。
A
坚守乡村小学18年
她的笑脸被学生比作向日葵
▲马影翠
在石柱中益小学,马影翠是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
她也曾是中益小学的学生。2002年,18岁的马影翠读完师范后,回到乡里一直扎根母校教书育人。
8月3日在云采访中,她细数这些年学校的变化,说完咧嘴微微一笑。令她感触特别深的,是学生们变得热情、自信。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有爱心人士来或者有领导来视察时,很多学生见到他们就往一边躲。
“现在不躲了!热情得很,会积极配合和交流。”马影翠说,学生精神面貌上的变化非常明显,很多学生活泼了不少。
马影翠一次生病请假,回校后学生送了她一张画:一幅简单的画里,一朵向日葵旁写着4个字——“祝您开心”。
那之后,一次马影翠教孩子们被动句式时,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的老师”。学生在作文里写道:“马老师经常笑,像向日葵。”
马影翠很高兴,问大家“这句话能不能改成被动句?”一阵沉默后,一个学生冒出一句:“向日葵被马老师像!”
马影翠笑成了一朵花。她喜欢向日葵,常说:“向日葵扎根泥土,追求光明。”
▲石柱中益小学新貌
最近几年里,学校的变化大,硬件添置了不少。
“以前学生吃饭还要错峰排队,现在食堂宽敞了,学生可以同时就餐了。”马影翠告诉记者,以前有偏远的学生上学要走两三小时,现在离学校远的可以寄宿了。“学校新盖了两栋大楼,用于教学和住宿。”
回想起20多年前,学校只有一栋土木结构的教学楼,操场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现在的教学楼宽敞明亮,操场铺上了塑胶,教室还配备了投影仪。
这18年里,马影翠一直坚守在中益小学,她打算继续坚守下去。
每年县里会组织考试,从各个乡镇抽调一些老师进城,但马影翠从未报名。“都走了不行。我没多高尚的想法,只是熟悉这里,尽力多做点事。”马影翠说。
B
“女汉子”的“公主梦”
住在“花园洋房”里不再漂泊
▲成世芳
中益乡盐井村,因一口老盐井而得名,这里与沙子镇接壤。
村里的沟口组是中益连接沙子镇的“东大门”,公路旁一处小堡坎,依山而建的一栋“花园洋房”,是土家山寨一处别致的民宿。
正是这栋“花园洋房”,让曾在外打拼的“女汉子”成世芳实现儿时的“公主梦”。
1988年出生的成世芳是家里的独生女。因为那时农村条件差,她从小跟着长辈爬坡上坎、栽秧搭谷, 成了人们眼中的“女汉子”。
年幼时,父母就南下广东打工,她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儿时候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她坚强的意志,使她养成了独立、不服输的性格。
“好想活成童话里的公主,住在漂亮的城堡里。”成世芳说,“那时只能是想一想!”
2004年,成世芳中专毕业后,随着父母前往深圳打工。几年积淀下来,正当干得风生水起时,外公外婆双双生病。2007年,她辞掉工作回到农村,两年后结婚,成了一名军嫂。
“坚强都是被逼出来的!”成世芳淡然地说。
其实,她小时候最喜欢画画,见什么画什么,绘画作品曾参加学校比赛。当时老师建议她去学画画,可因家庭原因却没学成,但绘画的“种子”已在她心底萌芽。
2018年5月,成世芳全家总动员准备建房。算起来,这已是她家第三次修房子了。
以前的老木房被大火烧毁,一直是她心里的遗憾。“那是一栋漂亮的吊脚楼。”成世芳说,“还在县里摄影展上展出过呐!”
按理说她可以在县城买房,可她说自己修的房子住进去才有家的感觉。眼看中益乡在大力发展旅游,成世芳萌生了搞民宿的想法。
▲成世芳的民宿
成世芳在规划时就想好,不能宅基地有多大房子就修多大,要留一部分面积建成庭院,腾点空间种点花草提升环境品质。门开在哪里、楼梯怎么摆、窗户什么形状等,成世芳不遗余力要把房子建成理想中的家园。
“房子的外形设计,我没有请师傅,都是自己学的。”成世芳说,好像一直都没有丢过手中的画笔。
在两个多月的施工中,成世芳一家人忙而有序。
“西式门买的样板门,比市场价便宜一半。地砖也是我去市场上淘的。”她说,连贴地砖、做防水、装洗漱配件等都是她一手一脚干出来的,“节省了开支,关键是可按自己的意愿做。”
在这栋民宿里,客厅装了两扇大的玻璃门,采光很好又显大气;地砖用多种花色混搭,随性、自然而不单调;三楼的几间卧室,装饰得清新淡雅,罩着竹篾灯罩的吊灯和铺着绒毯的飘窗,都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