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治疗,经常是安慰,总是在陪伴”——记上海法院默默奉献的信访干部们

2020-08-27 07:01:20 作者: “有时是治疗

张玉标做过一个统计,短短两年间,高敏进京上访达500余次,上访次数占到全区全年非访总量的七成以上。在这期间,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待了她不下几十次,也提出过不少化解方案,但她都一口回绝,坚持要求数倍于争议标的额的赔偿。

如何破局?

一天,张玉标听身边的工作人员咕哝了一句:“最近,高敏的女儿和外孙来看望过她。”

无意间的一句话好像一道闪电,打开了张玉标的思路。对!突破口就是高敏的女儿!

为了上访,高敏离开自己的家庭已经很久,虽说与前夫生有一女,但她根本无暇照顾女儿,母女之间很少有来往。在岁月的凄风冷雨中,高敏就像一叶浮萍,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坐在轮椅上的周全霖,但男友除了上访的精神支撑,什么都不能给她。

“高敏是否也渴望一个完整的家庭?是否也想在外孙天真烂漫的笑声里享受天伦?她已经60岁了,她最牵挂的是谁呢?应该就是她的女儿吧!”张玉标暗忖。

经过仔细讨论和研究,信访办最终决定通过高敏的女儿去做她的化解工作。

“我妈的事情我妈自己做主,你们找她谈就好了。”当张玉标第一次联系到这位女儿时,女儿的回答干脆利落。

又过了一段时间,周全霖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逮捕,高敏作为共犯被批准逮捕,张玉标尝试着再次联系高敏的女儿。

听到母亲被捕的消息,女儿坐不住了,在张玉标等人的协助下,她为母亲录了一段录音。

张玉标把录音带到高敏面前,在得知法院联系女儿的消息后,高敏一下子失控了:“你们不要骚扰我女儿!我的事情我做主,和女儿有什么关系!”

张玉标没有打断高敏,任由她大声咆哮,当高敏慢慢平静下来后,他才打开了录音。

“妈妈,你还好吗……”听着女儿的声音,高敏低下了头,花白的头发垂落下来,渐渐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一滴滴滑落。一个再强悍的女人,在与整个世界为敌时,女儿仍是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禁区。

随着沟通的深入,张玉标和团队成员也逐渐明白高敏女儿最初为什么一口回绝。原来,女儿是有顾虑的。在女儿家中,女婿才是说一不二的人,但女婿并不接纳这位丈母娘,他认为自己和妻子都有着体面的工作,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对丈母娘上访人的身份、丈母娘的感情史,特别是丈母娘现在的男友非常抗拒。

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

信访工作像是一场马拉松

有人说,信访干部干的活儿是法院的“售后服务”,记者采访完之后,却觉得法院里的信访工作更像是一场马拉松,信访干部们不断投入耐心和热忱,而这些耐心和热忱很少为人所知。

信访干部不是法庭上的焦点,他们甚至都不能被称为“信访法官”,规范的叫法是“信访干部”,但他们时时刻刻处在与当事人接触的“第一线”,全力以赴地应对着各种各样的情况,尽力做好处置突发情况的“消防员”,努力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的“稳定器”。

有人说,信访干部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中。“不变”,是指他们始终摆正涉诉信访工作在司法事业中的位置,始终坚持涉诉信访工作的专注和专业。“变”,是指他们每个人都要与时俱进,做到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及时改进方式,创新做法、收拾心情、继续前行。

做一名信访干部是个什么滋味?

“作为信访工作者,我们对当事人的歇斯底里温柔以待,对他们的恶语相向笑脸相迎,并不是因为我们软弱可欺,而是因为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的目光早已穿过他们欲望的迷雾,看到了事实与法律,看到了道德与人性,看到了社会的祥和与安宁,看到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在法治的阳光下热气腾腾地生活!”采访中,张玉标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来源|人民法院报

文字:严剑漪 郭燕

责任编辑 | 张巧雨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

怎么说服这位女婿呢?张玉标决定面对面推心置腹谈一次。

“第一,血缘。无论你是否愿意,高阿姨始终都是你的丈母娘,是你老婆的妈妈,是你儿子的外婆,不管天涯海角,不管海枯石烂,这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都是无法割断的血脉亲情。

第二,家庭。你考虑过妻子的感受吗?她表面上听从了你,但内心深处没有想过维护自己的母亲吗?她心甘情愿认同你对她妈妈的判断吗?你对她妈妈的评价丝毫不会给她带来压力和情绪吗?

第三,担当。连我们这些和高阿姨毫无关系的人,都在拼命地把她往正途上拉,你作为一个女婿、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却逃避问题、袖手旁观,甚至将她往外推,这是一个男人该有的担当吗?”

在张玉标的追问下,高敏的女婿终于放下“面子”,与法院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张玉标始终记得,那一天,检察院批准了高敏的取保候审申请,女儿、外孙,尤其是不待见她的女婿出现在了她的面前,高敏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老泪纵横,一家人抱头痛哭。也许,在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人世间最重要的,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在信访人中一呼百应的幻觉,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此后不久,高敏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来到法院,签下了息诉罢访承诺书。对她来说,一切都重新开始了。

“其实,大多数信访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是安静的、柔软的、脆弱的,渴望着被唤醒、被关心。”张玉标说。

“我们要以最大的善意、最高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去感化这些当事人,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放下心魔,正常的生活。”梁勇也有类似的感触。

总是在陪伴

“信访工作有时是治疗,经常是安慰,总是在陪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立案庭信访办副主任于德军这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