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驻村5年不愿走 她让清平村告别“清贫”

2020-08-31 14:04:09 作者: 「好故事」驻

在临沧市双江县大文乡清平村,51岁的李锦书是村民们的“老熟人”了,5年来,同期驻村的干部们已纷纷返岗,身为“第一书记”的她却始终无法割舍对清平村贫困群众的牵挂,毅然选择留了下来。多年来,在她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清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告别“清贫”。

“我出身于农村,更熟悉农村工作”

2015年,得知单位即将派出驻村干部,身为临沧市双江自治县人民法院干警的李锦书主动请缨报名,前往大文乡清平村担任第一书记。

从年龄上看,46岁的李锦书显然不是最适合的人选,但她坚持:“我出身于农村,更熟悉农村工作”。在李锦书心中,一直有一种情怀,希望借助自己的力量,为农村的贫困百姓真正做一些事。

第一次驱车前往清平村,蜿蜒的山路就让她晕车呕吐不止。一想到今后这样的路程,李锦书还要往返无数次,连同行的师傅都有些不忍,她却不以为然,脱贫攻坚是一场硬战,她深知,自己需要克服的困难远比这多得多。

巧用外力帮助村民“富脑袋”

“头顶雾露脚踩霜,苦荞粑粑洋芋汤。”这是对过去清平村的形象概括。这个村曾和它的名字一样长期处于“清贫”之中,直过民族拉祜族占了34%。贫困程度深、人口素质低是李锦书面临的“两座大山”。

第一次踏进拉祜村民家的大门,眼前的景象还是李锦书为之一惊:黑黢黢的土基房内,牛羊养在家中,一股刺鼻的味道铺面而来,拉祜村民垫上一块床板,席地而睡,吃饭、睡觉都集中在同一个屋子中。村民卫生习惯普遍较差。

李锦书带领全乡队员参观清平村发展模式

然而,相比于卫生习惯,更让李锦书觉得头疼的是村民内生动力不足。开展农危改工作期间,李锦书屡屡吃“闭门羹”,曾有村民对她说:“与其拿钱盖房子,不如给我们买肉吃。”,摸清了全村贫困人口情况之后,李锦书意识到,摆脱贫困的第一步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就这样,李锦书向单位申请了经费,先后三次组织了82名村民代表到其他乡镇考察,走访了致富典型村以及卫生习惯较好的文明村。第一次考察时,看到别人家盖起了一栋栋小楼房、屋中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很多一辈子不曾走出拉祜村寨的村民开始有了触动。

扶持产业 让清平村不再“清贫”

“回来以后,就有村民找到我,想出去打工、发展养殖,希望我能帮他们找找门路。”李锦书说,第一次有村民找到她时,她激动不已,以前想帮扶不知从何下手,现在村民自发想发展产业,她需要做的就是四处筹集资金,帮他们牵线搭桥,扶持产业。

茶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清平村更适合发展传统特色产业。为了扩大全村产业规模,她积极向挂钩单位和挂钩企业争取到贫困扶持资金40万元,投资双江南国雄茶厂,建档立卡户受益每公斤茶叶返利0.4元及每年分红71元,还争取到345吨水泥,帮助个村民小组完成串户、入户路硬化。与此同时,她向县里争取到核桃苗、茶叶苗,免费发放给村民。鼓励村民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火镰菜......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清平村发展产业带贫增收的格局已经形成,并于2016年顺利脱贫,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由2015年的6000多元提升至10000多元。

她当起贫困娃娃的临时“奶奶”

李锦书当起了谢安华兄妹的临时“奶奶”

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李锦书对于农村的贫困百姓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于村里的残疾人、“疑似孤儿”、留守儿童,她总是格外关心。2016年3月,走进大寨三组,李锦书看到9岁的谢安华带着妹妹正在生火做饭,身上衣衫褴褛,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心酸。

教兄妹俩做饭、打扫卫生

谢安华的父亲终日酗酒致残,母亲离家出走后改嫁,年幼的谢安华和妹妹,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经常吃的是夹生饭。见到李锦书,兄妹俩一口一个“奶奶”,融化了李锦书的心。她手把手教两个孩子做饭、洗衣服,同时帮兄妹俩申请了低保,通过发起募捐,她还为两个孩子筹集到衣物、大米、食用油等物资,让他们的生活从此有了保障。

4年过去了,谢安华已经升入初中,妹妹也上了六年级,有了生活自理能力。李锦书却没有卸下临时“奶奶”的职责,她依旧时常往两个孩子家里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别人不愿来 她却不想走

5年间,经常晕车呕吐导致李锦书患上了胆囊炎,山区寒冷的天气让她落下了关节痛的毛病,严重时走路都成问题。在外县工作的女儿每年只能见上妈妈一两次,家人也时常担心她的身体。

县上规定第一书记下乡时限为2年,期间本人可以要求回单位上班,第一个2年结束时,身边的人都劝她,驻村工作太辛苦,既然身体不好,就申请回原单位调整一下,但李锦书却拒绝了:“帮扶工作刚刚有了起色,我又最了解村里的情况,希望能干出点成效再走。”最终,李锦书的驻村工作一干就是5年。

清平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清平村的拉祜群众住上了新房,家中也收拾得井井有条,村里还涌现出了一批种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亲眼目睹着清平村这些年的变化,李锦书倍感欣慰。

多年来,村民们也早已把她当作“老朋友”,每每看到宿舍门口乡亲们送来的蔬菜和特产,李锦书总会感动不已,不善言辞的村民总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