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李家街道一对残疾人夫妇生活困难,社区挑起担子——管账员“进”家5年 退了低保越过越好

2020-09-08 11:27:13 作者: 沙区李家街道

“买菜、水果,93元;熟食、点心、酸奶等,128.2元……”李云霞念着,于筱姝一笔一笔地在账本上记了下来,然后两个人一起签字,再将买好的东西送到冯利江和张合云的家中。

社区帮着居民“管账”,这样的事并不多见,但在沙河口区李家街道锦云社区却已经成为分内的工作。5年来,这对残疾人夫妇的日子从“吃了上顿没下顿”、靠低保度日,到如今已退了低保、账本越来越厚,存款数字也在不断攀升。

一周至少一趟 帮着采购、收拾

9月3日,尽管因为前一天“中元节”值班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锦云社区低保专干于筱姝和残联专职委员李云霞一早就赶到社区附近的市场超市,买了各式时令的蔬菜、水果,还有熟食、点心等,和几个同事一起,来到居民冯利江和张合云的家。“你们爱吃甜食,我们买了酸奶、香蕉和糕点,放着慢慢吃,有些怕坏的放到冰箱里冷藏。”

进了家门,两人将东西安顿好,就忙活着看看还缺什么,有什么需要添补、修理的地方。“这个开关等我找个电工师傅重新安一下。”李云霞告诉张合云。“做饭别放那么多米,你俩一小碗大米就够了,做多了就浪费了。”于筱姝嘱咐道。“谢谢,谢谢,你们那么忙,还总想着我们。”张合云说着眼睛就有些湿润了。一旁的冯利江则擦起了眼泪。交代好了这次的花销和盈余,做了日常叮嘱后,于筱姝等几位社区工作人员又匆匆赶回社区,半路上赶上社区正组织环境清理整治,几位工作人员二话没说又加入到清理整治之中。

于筱姝说,社区的日常工作繁杂忙碌,但她们最少一周去一趟冯利江家,帮着采购、收拾,解决家里的大事小情。

配备“管账员” 建立家庭小账本

居民家的账,为什么由社区代管?这个事要从2015年说起。冯利江身体残疾不能出门,家里钱由妻子张合云支配。而张合云智力四级残疾,根本不会算账,日常花销一塌糊涂。2015年,冯利江生病住院,家里一分钱拿不出来,张合云只能出去捡破烂,钱没挣多少,家里弄得像垃圾场。社区书记高芳得知此情况后,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花了一天时间,清运了两大车破烂。

高芳觉得,这家的日子这么过下去不行。她决定召开“大党委”工作会议,按照特殊事项“一事一议”原则,在征求冯利江夫妻同意后,社区专门给冯利江配备了一名由社区网格员担任的“管账员”并为其建立了家庭小账本,每个月政府发放的各种补贴一一在案。

从此,社区负责帮忙买菜,代缴水电煤气费,购置换季衣服,安排冯利江和张合云理发洗澡……所有开支明细,都列在账本上。

为了开源节流,社区想尽办法联系爱心企业和热心志愿者给他们提供各种便利:辖区爱心食堂免费提供午餐,残联提供无障碍改造,社区“待人亲”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上门打扫卫生、维修水电。

账本越来越厚 存款数字攀升

从此,冯利江和张合云家多了不少“家人”,日子越来越好,也热闹了起来。今年端午节,两个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他们家,帮着炒菜做饭;餐桌上,现包的粽子、煮蛋、水果增加了节日气氛。冯利江和张合云开心不已。

在大家帮助下,冯利江家不仅实现了收支平衡,还略有盈余。2018年,社区按照当时社保政策抢在冯利江60周岁生日前补缴了养老保险,办妥退休手续。此后,冯利江每月领上了3000多元的养老金。

本着“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一分不浪费”的原则,高芳说,2018年时,冯利江家的银行账户里已经攒下了几万元。“我们将他俩的家人请到社区,一起坐下来商讨将账本交还给家人续管。但双方亲属都表示年岁已高,无暇顾及,还是让社区帮着照顾。”高芳说,这些年来,尽管社区工作非常繁忙,但这两位“家人”是社区不能割舍的牵挂。

现在,冯利江家已经不是低保户了,社区还在继续“管账”。他家的账本越来越厚,存款数字也在攀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其实,帮着困难有需求家庭“管账”,在锦云社区并不是新鲜事。高芳说,李家街道锦云社区多为老居民楼,困难居民集中。针对辖区困难群体集中、群众诉求多样、社区治理服务任务繁重的实际,锦云社区以党建工作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实践了“五化”工作体制,进行重点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区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该社区建立帮万家服务工作站,与全岗通体制改革相结合,只设2名前台坐席人员,承接65项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把其他社区工作者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深入网格主动走访,社区干部也由“专干”转变成了“全岗通”。按照“多格合一、一格多用、一网覆盖”的工作思路,以600-700户家庭为单元,将社区划分为6个基础网格,实现服务管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在锦云社区党委的不懈努力下,累计为辖区200余名困难家庭的孩子申请助学金。通过开展就业帮扶、技能培训等工作,使有工作能力的低保户全部实现再就业脱贫。辖区低保户由2012年的238户525人减至31户44人,走出了一条城市基层在区域“大党建”理念融合资源下的社区“小康路”。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