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望他们像格桑花一样,向阳开放,快乐生长。
每年花费买一只新包、开一瓶酒或是看一次演唱会的钱,做一次慈善公益?在上海的青年企业家中,有一群人怀揣着这样一个简单的初衷,组成了一支深入山区的公益团队,2013年以来,一直坚持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助力。
而今,由其中20名青年企业家组成的队伍又一次整装待发,将奔赴徐汇区对口支援帮扶的云南红河州屏边县六斗小学,展开新一年的公益援教活动。这支年轻的队伍也同他们的名字“为了花朵的微笑”一样,将为远在云南山村的学生、教师和老乡们带去来自上海青年一代的真诚关怀。
从不给自己资助的孩子写信
2013年,青年企业家、上海灵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夕爱发现,身边有一群同她一样努力打拼事业、并小有成就的同龄人,大家萌生出了同一个心愿:在有一定能力和条件的当下,更深入地参与社会公益。不仅捐赠物资和款项,更要身体力行地把精准的帮助送到祖国的偏远地区。
林夕爱和帮扶地区儿童
“为了花朵的微笑”就在这样的契机下成立。身为徐汇区政协委员、区青商会副会长,林夕爱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企业家组成公益团队。自2013年成立后,队员们的足迹遍及全国3省6市11县。7年里,共有8批总计308人先后奔赴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红河州的偏远山区学校,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捐赠总计1073万元的教育和医疗物资,援教帮扶项目惠及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两所小学413名学生、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州495所学校的11.77万名学生、贵州省毕节地区一所小学的97名学生……
2015年,林夕爱和队友们开始资助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他们的目标简单而明确:帮助孩子们完成学业。截至目前,其中61人已大学毕业,成为青年建设力量,其余39人仍在校学习。“我们每一家都上门确认过,不是不信任,而是我们想看一看,每一个孩子最真实的生活情景。”
林夕爱了解到,许多偏远地区家庭由于有多个子女,导致家庭因教育致贫,所以她和队员们把目光聚焦在了教育领域。为了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现状,她和团队成员来到海拔近4000米的甘南自治州走访,并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合作,收集了100户教育矛盾较为突出的建档立卡户家庭,对这些家庭中的孩子进行定向教育资助。
然而,5年来,队员们从未给自己资助的孩子写过一封信、寄过一张照片。“即便走进校园认出了我们资助的孩子,也只是隔着教室窗户远远观望一下,看看小朋友有没有好好长大。”林夕爱说,这一看似过于理性的要求,实则是不希望让受资助的孩子们有心理负担。“写了信他们肯定要回复,甚至担心资助人是否喜欢他们、明年会不会持续资助,我们不希望他们有这些担心,心无旁骛、好好学习就行。”
“吃石头”让队员放声大哭
选择资助对象有标准,选拔援教队员的要求则更为严格。“要有突出特长,可以为孩子们教学,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身体要健康,不能太娇气,到了当地要睡睡袋,跟学生们吃住在一起……”林夕爱告诉记者,300余位参与过援教帮扶的队员,几乎人人都体会过睡在课桌或防潮垫拼成的“床”上这样的经历,还要忍受屋内漏风、漏雨、不能洗澡和各种不知名蚊虫的叮咬。“队员们每天白天还要承担4-6节的代课量,晚上经常为了备课加班到深夜,吃的也都是学校土灶或者铁锅里的大锅饭,但是没有人喊苦。”
没人喊苦的原因说来令人百感交集。曾有一次,一群孩子在课间围蹲在操场上,仿佛津津有味地“品鉴”着什么。队员们很好奇,想走近仔细看看。没想到,孩子们捡起泥地上的碎石块就放进嘴里,舔了舔,又心满意足地拿出来放在手上。“你们为什么要吃石头呀?”“这个石头好甜,你要尝尝吗?”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有些情绪比较敏感的队员再也按捺不住,当场放声痛哭。这一举动让孩子们感到诧异,而这件事后来也成为“为了花朵的微笑”在培训队员时的一桩特殊案例。
“来了都是支教老师,只负责教好课,不要怀揣‘圣母心’,觉得让自己难过的事对当地孩子来说也会一样难过。”林夕爱说,坚持把每一个孩子当做普通的、正常的学生看待,是“花朵微笑团”这么多年坚持的一条准则。不仅如此,对于当地乡村教师,队员们也不仅给予物资上的援助,还通过自身资源对接了上海的在线教育平台,免费提供教育专家咨询,为当地建设电教室,帮扶孩子们学习的同时,也鼓励当地教职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一次次为了公益的跋山涉水,也变成青年企业家们的“心灵之旅”和“变形记”。“花朵微笑团”的骨干成员,徐汇区政协委员、青商会会长郑恩海曾率队援教甘南临谭县古战乡甘尼村小学,这也是所有援教地点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需要克服高原缺氧环境。郑恩海说,当离别时孩子们一个个张开双手,想要拥抱这位相处不过几天的“小郑老师”时,他真切地被孩子们淳朴、明亮的眼神打动了,希望他们能像格桑花一样向阳开放,快乐生长。“我们只是给了孩子们一点点,自己却收获了如此珍贵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