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4日电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迤逦的塞外风光中,一位年轻人刚刚告别了妻子和女儿,在零下20多度的大风中,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库布齐沙漠之中。
十年之前,他走出校门就投身参与设计当时全国容量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十年之中,他参与了中建集团首个自投自建、自主持有的光伏发电站等多个光伏项目的设计施工,累计了约500MW的光伏项目的设计施工经验;十年之后,作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的他,又开始了大沙漠的攻坚之旅,带领团队设计施工全球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他就是中建二局第九届“十佳道德模范”暨攻坚榜样、中建电力中建中环达拉特光伏项目的项目经理于皓伟。
右一为内蒙古达拉特光伏项目经理于皓伟
优化设计做光伏行业“领跑者”
据了解,达拉特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内蒙古达拉特旗,是内蒙古达拉特光伏发电领跑奖励基地的二期项目,建成后与一期基地连城一片,占地面积约120万平方米,产值6.2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电站。
作为国家光伏发电领跑奖励基地,该项目从发电技术、施工技术都必须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从项目设计开始就要优化,做到全国领先水平。”这是出身光伏设计领域的于皓伟在接到项目建设的任务后的第一个念头。
于是,从发电组件的选择设计上,于皓伟通过计算价格和发电数据的对比分析说服了业主,项目选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双面双玻光伏板。传统的光伏发电板只有一面能够吸收太阳能进行转化发电,而双面双玻光伏板除了正面发电,背面也能吸收沙漠地面反射的太阳光,同样也能够发电。
太阳光与光伏板角度垂直的时候发电效率最高,可是太阳每一天都在东升西落,会有180度的角度变化。如何让太阳光和光伏板的角度保持尽可能垂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于皓伟。
如果让光伏板像向日葵一样跟着太阳转呢?于皓伟抛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在光伏板的支架下面安装传动轴,计算好太阳光的角度和运动时间轨迹,设定自动程序控制传动轴,让光伏板能够“追着太阳走”。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光伏板向着东边,黄昏日落的时候,光伏板就向着西边了,始终保持与太阳光形成尽可能的垂直角度,保证最大的发电效率
通过设计的优化,该项目的发电效率提高了20%左右,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也高出了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鏖战沙漠做清洁能源“攻坚者”
“于总,刚才试挖的灌注桩又没成孔,再不想办法真的要影响进度了。”刚解决完沙漠场平问题的于皓伟再一次眉头紧锁。
他带着团队虽已南征北战,却还是第一次在沙漠中建电站——沙子,成了绕不开的难题。原来,安装光伏发电板要先在地面做支架,首先需要打好桩基,3米深的桩基孔洞如果在普通地面施工轻而易举,可是在沙漠中,哪怕是挖个0.3米深的孔洞都做不到,因为旁边的沙子会塌流下来。
“关键是要先让沙子固定成型,就不会塌陷和流动。”于皓伟召集项目团队连夜开会讨论,同时联系专家咨询、查阅资料。一晚上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于皓伟一脸疲惫,眼里布满了血丝,一个人不知深浅的走向了那片刚做完场平的沙漠,走到一个成孔失败的点位前蹲了下来,一动不动的盯着地上的沙子。
不知过了多久,他拿起手中带着的矿泉水浇在脸上,让自己清醒清醒,收拾好了准备回办公室去。他刚抬脚走了两步就愣住了,脚下那块被“洗脸水”浇过的沙子,固定成型了!。他欣喜若狂地跑回项目,喊了几个人拉着一车水就去沙漠做试验了。
当第一个灌注桩打孔成功之后,他高兴的像个小孩一样蹦了起来。随着一次次打孔、浇筑成功,23256根灌注桩稳稳地立在沙漠之中,17万多块光伏板安装在支架之上,于皓伟欣慰的笑了。
不去到沙漠之中亲身体验,根本不知道项目团队在那荒无人烟的地方经历过的困难。团队刚进场时恰逢冬日,零下20多摄氏度的沙漠中,连个小虫子都见不到。夏日炎炎,太阳一晒,沙漠表面的温度瞬间就接近50度,连鸡蛋都能煎熟。强烈的紫外线把项目员工都晒成了“沙漠黑”,手腕处有一道非常明显的“肤色分割线”,让安全帽带在脸上的印痕格外突出。项目能够顺利建设,于皓伟和团队一起攻坚克难、一起征服沙漠的付出和奋斗就没有白费。
逆行而上做项目团队“守护者”
2月21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为了能让项目准好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开工,于皓伟毅然只身奔赴库布齐沙漠,成为项目团队第一个抵达“战场”的人。
一到场,他便着手采买防疫物资,达拉特、包头甚至是呼和浩特,他几乎联系了方圆200公里以内所有的生产厂家,联络购买消毒液、口罩等,为后续到来的项目团队做好“健康保障”。
项目专业分包队伍多,劳务工人流动性大,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使得人员管理的问题难上加难。于皓伟研究制定出一套“军事化封闭管理”方案:“出入必备通行证,层层检测关关查;只认证来不认人,严格管控进与出”。
每天清晨六点,于皓伟准时到岗,“带头干、亲自上”,带着疫情防控小组的成员进行厂区消毒、逐一排查人员活动轨迹、测温登记。最多的一天,他们逐一排查了项目上近一千四百名农民工的身体情况和活动轨迹,项目无一感染或疑似病例,项目建设在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
项目地处距离最近的城区有70多公里的沙漠之中,快递都不通畅,没有娱乐活动,只有一望无际的漫天黄沙。于皓伟这个年仅32岁的“带头人”还要做好“守护者”,带着团队成员在营地种起了小麦,为生活增添一点“绿色生机”;他购置了一架小型无人机,带着大家一起拍摄沙漠风光,增加生活的乐趣。
十年磨一剑,从项目设计到施工建设,于皓伟在光伏发电行业绽放自己的青春,一路攻坚克难,因为他始终不忘初心使命,立志将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