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复工后上映的首部影片,两小无猜的诗意童年

2020-09-17 03:31:46 作者: 影院复工后上

最近,清嘉发现了一部小众的国产佳片,这部片在影院上映的时候,还是疫情后影院复工后上映的首部影片,看的过程中,清嘉越来越觉得这简直就是国产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作品啊!

可能有些人不认识阿巴斯,阿巴斯是闻名于世界的伊朗导演,代表作《樱桃的滋味》、《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电影以朴实简洁直接的风格特征在广大影迷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故事集中于表现现实世界,通过小细节小故事来表现宏观世界。

清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次的离别》也是这样风格的一部作品。

这是王丽娜导演的处女作,她把这部电影作为给故乡新疆的献礼。

故事发生在新疆的一个边远农村。

集中于两个家庭,两个孩子。

艾萨,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新疆男孩。母亲患病,几乎成了一个聋哑人,神经还有点问题,不锁住门就会跑出去。

父亲一个人负担家庭的重任,艾萨和哥哥轮流照顾母亲。

然而哥哥马上就要上大学离开新疆了,只能由艾萨一个人照顾妈妈。

艾萨的好朋友,凯丽比努尔,一个天真可爱的新疆小姑娘。

凯丽家也不太富裕,但父母十分恩爱。凯丽的父母靠种棉花为生,棉花其实值不了几个钱,但是凯丽的爷爷在这里,凯丽的爸爸需要照顾爷爷。

生活在乡村,周围的新疆人说话都是用维语交流,只有在学校,凯丽才会说普通话。

学校的老师,有新疆当地的,也有从外地来的。

有的老师会说维语和汉语,可以和孩子们较为容易的交流,但他们的普通话却并不标准,带有浓厚的新疆口音。

孩子们就是这样,学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

有的老师汉语说得很好,却并不懂维语。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尴尬而无奈的一幕。

开家长会时,汉语老师在上面讲话,旁边有个当地的会说维语的老师帮忙翻译给家长。

这样的教育条件,凯丽的普通话只有三十几分,母亲很担忧。

母亲和父亲商量,我们不种棉花了,去库车打工吧。凯丽在那里可以上库车的普通话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那有更多的人说普通话,凯丽的语言环境也能更好些。

现在普通话太重要了,新疆人要去外面,一定要会普通话。我们不能把孩子耽误了。

外面的世界,对于年轻人而言,充满了新奇。

艾萨的哥哥去外地上大学,他给艾萨写信,说起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火车和父亲以前描述的不一样。

火车上有桌子和椅子,还有卫生间,火车还有窗户。我学习不好,没能考上新疆大学,你学习好,一定会考上的!好好照顾妈妈。

艾萨放着羊,和凯丽还有凯丽的弟弟坐在三千年的胡杨树上,聊他们的想法。

清嘉最动容的是凯丽的弟弟艾力乃孜,小孩子站在高大的胡杨树上,得意洋洋的说,“考试就是靠运气!我才不在乎呢!”小孩子的无知和天真一览无余。

电影中,小孩子的表演整体都很自然,就像他们本就是在新疆这片富有生机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与此相比,老人的表演则稍显生硬。

电影也含蓄暗示了新疆乡村传统与现代城市发展的矛盾。

艾萨父亲想把妻子送去养老院,在家族会议上提出想法,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老人们不愿意年轻人去外面闯荡,但年轻人都想去大城市生活。老人们纷纷表示:也不知道你们去大城市能享几个福!?

电影的构图和色彩都很漂亮,音效和配乐也很出彩。凯丽的母亲曾想和父亲离婚,后来父亲写了一首歌挽回了母亲的心。

父亲用维语唱着歌,母亲在一旁娇俏的微笑。虽然贫穷,但他们精神快乐。

母亲说,每个人都要学会离别。

艾萨哥哥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大学。凯丽一家搬去库车。

电影首尾呼应,从艾萨找母亲开始,到寻找小羊结束。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而又失去的旅程,而离别,终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