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会为连接买单,只会为场景买单”“既要引也要培,不能忽视本地企业对本地情况的熟悉”“杭州突出的是数字治理,沈阳也要明晰自己的数字文化名片”……
10月18日晚上,沈阳索菲特酒店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沈阳市政府部门领导与专家小范围的对话交流气氛活跃,金句频现。一方问得诚恳,一方答得犀利。
“其实我们并不想看那些锦上添花的企业,更想与在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遇到挑战和问题的企业接触。”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态度鲜明,“这样既可以帮助单个企业梳理思路,也可以为辽宁的数字化产业振兴总结共性问题,并研究寻求解决方案。”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现场。
“会已经办两届了,那么沈阳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呢?”赛迪研究院工业互联网首席研究员袁晓庆建议,沈阳应当扛起高端装备和制造的发展定位大旗,区别于北京的技术推进模式和长三角的产业集群模式,在高端装备、数控机床、工程机械、机器人等优势领域确立自己的主线,明确定位,进而突出自己的主攻方向。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吕铁进一步指出,利用工业互联网赋能这样一个发展机遇期,沈阳一定要构建差异化的竞争秩序,摆脱规模扩张和低成本竞争,有主有次。“这个过程政府并不缺位,重点是要维护好市场秩序,鼓励好的品牌发展;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主线意识”引发共鸣。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以自己沈阳人的身份、对沈阳的了解,以及自己的专业立场,建议沈阳不能错过数字化等服务贸易的参与机会,从国家层面来看,每年货物出口顺差的半数被进口服务贸易逆差所消耗。“沈阳有先进的工业体系,培育数字化产业大有可为。”
如何推动沈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也是当晚专家们观点交锋所在。用友集团副总裁王勇认为,“首先应培育一批高价值的工业场景,形成示范牵引。”袁晓庆则建议,“抓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同时,也要关注消费品、电子等中小企业,允许其利用工业互联网搞产品个性化定制。”
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东红为沈阳提供了一个“大胆的设计”,就是利用工业互联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走出“头部”。他认为理由充分:“一是沈阳汽车产业雄厚、配套产业成熟;二是国家层面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明确。”
从如何打破企业数字信息共享信用壁垒到怎样构建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保障;从产业基础、人才培养到沈阳“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布局;从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到如何落实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沈阳市政府部门领导回应热切,甚至现场安排工作跟进。
会场外早已华灯璀璨,会场内智慧火花的热情碰撞,让大家忘记了时间,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在进行了近3小时后才在不舍中结束。
作为参会的唯一本土企业家代表,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桂平坦承,参会的专家代表提供的新理念、新思路,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值得本地企业家学习和沉淀,更希望在广泛的接触交流中形成合作。
走出会场,薄雾中的夜沈阳依然生机勃勃。
记者 : 胡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