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脸“闯关”,今天你“刷脸”了吗?

2020-11-06 18:24:51 作者: 凭脸“闯关”

“刷脸”支付、“刷脸”开门、“刷脸”进站……最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似乎逐渐从“扫码”进入到“刷脸”时代,据《2020年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受访者用过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那么贵阳市民的“刷脸”情况如何呢?

人脸识别应用范围扩大

下午六点,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吴露女士通过“刷脸”进入到花果园J区8栋,每次过门禁,只需要抬头,识别,匹配成功,3秒的时间便可以快速通过,在她看来,“刷脸”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解锁、支付宝付款、进我们的员工渠道和打卡都是刷脸的。”

据宏立城经营集团运营管理部副总监姚延丰介绍,“人脸识别系统覆盖的区域里有90%以上的业主已经录入了人脸信息,花果园的B区、J区、K区、L区、M区等区域做了较大的覆盖,大概有946个单元门系统。”

常见的“刷脸”除了应用在门禁解锁,交通出行支付也时常可见。贵阳市地铁1号线自去年12月开放体验“刷脸乘车”功能;今年11月1号,贵阳所有BRT站点均实现扫脸进站,贵阳交通出行的“刷脸”范围再次扩大。

目前贵阳市轨道交通一号线25个车站的604台闸机,整个BRT沿线的30个车站的77台闸机已经上线,可以使用刷脸支付。贵阳信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峰介绍到“自‘一应黔行’APP上线以来,绑定刷脸的乘客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支付宝、微信刷脸支付的设备更是在各大超市和便利店中司空见惯,顾客选好心仪的商品后,不用掏出手机,只要点击一下屏幕,露出脸,就能轻松付款。

“刷脸”背后隐藏风险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进一步普及,随之带来的信息安全保障、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也引起人们关注,由于人脸识别应用的五花八门,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储存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数据库中,数据如何被使用、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具体的安全性,被采集者很难得知,中间环节一旦出现被窃取,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后果难以想象。

《2020年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部分截图

据《2020年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显示,有30.86%受访者已经因为自己的人脸信息泄露、滥用等遭受损失或隐私被侵犯。信息泄露事件的频发,也让用户在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性方面存在疑虑。市民唐元对人脸识别技术保持着警惕的态度,“人脸识别现在就像一张银行卡的密码,现在很多公司都想得到你的信息,作为商业用途,贩卖给专门利用信息的公司进行谋利。”

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及民法典,还有网络安全法中都有涉及到保护个人信息的内容,贵州群众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滔表示:“对于人脸识别目前是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相关规定的,通常国家机关、网络运营者以及企业都可以收集个人的信息。”

为减少信息泄露,减低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与人脸识别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时用户作为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主体,也应该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徐滔提醒:“首先是公民要树立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防止自己的信息被滥用,尽可能要询问收集信息的原因、用途、是否具有合法的依据,以及对数据收集有没有安全的保护措施。”

(贵州综合广播 王楚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