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夹分家后的马进仓给自己最「奢侈」的开支

2021-04-21 20:14:50 作者: 上世纪90年

因为质疑父亲被陆巍诱导进行高风险的手术,且没有充分告知,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张康持续在陆巍的社交账号下发文声讨,陆巍回复将其评价为「偏执」。

基于自己父亲的经历,9月末,张康提醒马荣,要谨慎对待陆巍的诊疗方案。但马荣并没有过多理会。

他们一家对陆巍信任的最高峰是在7月第一次入院。7月15日,陆巍告诉马荣表哥,因为马进仓住院时间太长,自己被投诉了,介绍他们去中大肿瘤医院化疗,这是一家民营医院,陆巍写了一张字条,一个叫「刘宏」的名字,和一串电话。「医生说,有地方做化疗就不错了」。

马进仓在中大肿瘤医院化疗住了五天院,期间,陆巍开车来看望过马进仓一次,这让他倍感暖心,张罗女儿带医生去吃午饭。

过了几天,在马荣表哥的张罗下,马进仓一家人从西宁寄给陆巍当地特产虫草表示感谢。

从中大肿瘤医院出院后,马进仓回到了出租屋,那是在新华医院附近租的一间地下室,3000元一个月,夏天闷热,地上打地铺,曾有老鼠蹿过咬了姑姑一口。

女儿怕他闷,带他去外滩游玩。在陆家嘴,他们看到一张房产介绍,一平米十几万。「陆医生说过,他就住在陆家嘴。」

马荣记得父亲的惊叹,「陆医生就住在这里啊。」

全面崩溃的信任

10月初,马荣和陆巍的一次通话以不愉快收场,自那以后,对于马荣的询问,陆巍变得越发冷淡。

在这次通话中,陆巍建议马进仓继续打NK针,马荣第一次发出疑问,「我问他,爸爸和姑姑都没有什么反应,真正的疗效体现在哪里?他一下就怒了,说不打就不打。随后换了化疗药的方案」。

这份方案也是此次引爆舆论的争议点之一。

方案中的安罗替尼、培美曲塞和他莫昔芬在胃癌中的使用被指为「不规范」,属于超适应症用药。

「偶尔治愈」查阅文献后发现,培美曲塞和安罗替尼在消化道癌症的使用暂且停留在早期临床试验阶段;作为乳腺癌治疗中的常见药物,他莫昔芬在胃癌中的使用并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对于他莫昔芬的使用,陆巍在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辩称其采用他莫昔芬是因为患者的肿瘤ER检测呈阳性。

浙江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生指出,「胃癌肿瘤检测ER阳性就选择他莫昔芬治疗是不合理的。用他莫昔芬在胃癌方面的研究结果是有的,但大多是致病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

如果跳出单药,评价整个药物组合,张煜医生对此直言不讳,试验性的用药也有其依据,这样的药物组合方案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无论是在文献中还是在临床试验中,「从来没有存在过」。

「偶尔治愈」从专业人士处获知,虽然陆巍医生声称其化疗方案的改动是基于NGS测序的结果,但其富有争议的药物选择却并不是NGS报告中预测效果最好、毒副作用最低的。

张煜并不是最早对马进仓治疗方案提出质疑的医生。

根据马荣的回忆,10月23日,马进仓返回上海进行第七次化疗,他见到了陆巍同科室的一位大夫,他向女儿引述了对方的说法,「这个医生说,这么多药,人不病死,也吃死了。」

那是马进仓第一次如此沮丧,他在电话里跟女儿说,不想治了。

马荣就此询问陆巍,得到了简短的回复,「继续吃」。

拿捏不定的马荣挂了11月1日新华医院肿瘤科的号,一个郑姓大夫接诊,对方看完整个诊疗方案,「医生说,这个治疗太荒唐了。」

也正是在这个期间,马荣才知道,父亲在10月3日就出现了骨转移,但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在离开上海的那一天,父亲跟马荣说,「看起来,陆大夫是个骗子啊」。

事实上,在近半个月前,10月18日,马荣在张康建议下通过知乎找到了张煜,她通过知乎私信将父亲的治疗方案发给张煜。那是张煜在网上第一次就马进仓的诊疗方案对陆巍进行指责,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更多关注和讨论。

张煜建议马荣去肿瘤科按标准接受治疗,但后来的马荣坦诚,在那个时候的她没有办法给予张煜更多信任。

除了建议马进仓去其他医院的肿瘤科按标准接受治疗外,张煜一度想帮马荣维权,他在微信上建了一个小组叫「寻求公平」,希望通过司法途径为她讨回公道。

但现实操作的困难让他放弃了,这也是张煜后期转而选择社交平台发声的原因。

「除了筹钱的问题外,患者家属自己对这件事也没有什么信心。对她来说,陆医生是一个很著名医院的大夫,在她看来很强,而自己只是一个城镇出生的低收入人士,她觉得自己不可能赢。」

张煜用张康作为例证,「他向卫健委投诉,发回医院自查,医院回复说,没有发现问题。即使是这样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数学系博士,最后都忍气吞声了,更何况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