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断崖式下滑,今天来聊聊《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好与坏

2020-08-24 09:33:14 作者: 口碑断崖式下

文 | 猫小姐

《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至今,相信有很多人都和我经历了一样的心历路程:

→ 从一开始的翘首期盼每周五中午12点的到来,和友人激动讨论节目的精彩瞬间;

→ 到现在的每周五默默打开节目,快速看完之后完全失去分享表达欲。

我想,这是节目开始走下坡路的表现。其实,许多网友也意识到节目变味,《浪姐》一开始打出「三十而骊」的立意,喊出「要做打破常规,与众不同的女团」的响亮口号。然而终究还是错付了,姐姐们的表演却越来越和年轻的选秀节目趋同,节目也变得越来越索然无味。

说好的与众不同呢?一个万众瞩目的现象级节目为何沦为现在这样不上不下?这档节目真的像网友形容的一无是处吗?

今天我们来好好聊聊这档红得出圈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好与坏。

节目的超前立意与社会主流意识间的冲突

观众意识到节目的立意走偏,是从三公孟佳团的《花样年华》舞台开始的。本以为这是个展现不同年龄段女性魅力的舞台,可慢慢却发现,姐姐其实还是按照年轻的韩式女团标准来要求自己。

她们排斥有年代味道或者能够体现女性丰富情感的慢歌,都抢着要唱Kpop舞曲。选歌时舞蹈动作越来越复杂,曲风越快,Rap越多的歌曲越抢手。在节目的呈现上,明显看出姐姐已经放弃了情感的表达,将精力全都放在舞台表现的炸裂上。

之前孟佳团被迫选到《花样年华》这首不属于女团风格的歌曲,她们就想方设法在歌曲里硬加入Kpop等流行元素,把歌曲改得不伦不类,让赵兆老师面露难色。

明明一个主打「与众不同」的选秀,结果节目组和姐姐们率先陷入女团标准的条框里。明明想要打破女性的年龄限制,姐姐却无意识地输出「姐姐永远十八」这种女性不能老的陈腐观念。

毫无疑问,《浪姐》已经从一个立意新颖的女性觉醒节目沦为迎合市场的平庸选秀真人秀。很多人对此感到失望,网上有很多声音都把原因归咎于制作方。

但是这样粗浅的划分原罪毫无意义。那些在网上义愤填膺的网友根本没有意识到,真正阻碍整个节目的是整个市场和社会主流意识。

说白了,节目已经在女性表达上往前踏一步,但是公众的认知还停留在原地,观众的意识和节目的立意不能同步。最终只会出现一个结果——节目屈服于社会主流审美之下,淘汰的是不被接受的少数,留下则是符合主流审美的产物。

从第一二个公演舞台,我们还是能够看出节目组的用心。不管是《兰花草》也好,《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也好,都是能体现节目主旨又很适合姐姐们情感表达的歌曲。“我慕天地广,花语意铿锵”,体现了女性的不惧风雨,肆意成长。“你的疼痛我明了”,又触动到女性柔软与脆弱的内心。

很可惜,这些情感丰沛的歌曲却不敌炸裂的唱跳表演,中国观众还是对韩风女团情有独钟。几次公演下来,那些融入高级的歌剧表演形式的《女孩儿与四重奏》和《花样年华》统统拿不到高分。

虽然赵兆老师义正言辞地说「颠覆固有审美」,但是你我心知肚明,单靠一个舞台并不能颠覆整个社会的审美。相反,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舞台,挑战主流审美的结果是赔上自己的晋级席位。《花样年华》的失利正正说明这个**裸又残酷的社会规则。

只能说节目想要**女性刻板印象,可得不到大众的支持和推崇。从这个层面来说,很难把节目高开低走的原因全推给节目组。

如果要说错,大概就错在一开始我们对节目的期待值太高,甚至期待通过这档节目来扭转中国社会对女性日趋一致的审美观念。

记得贾樟柯曾说过:电影不能解决问题,电影是提出问题。这句话放到综艺上亦是同理,把解决社会对女性的固有审美问题寄托在一个综艺上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事情,相信节目组也不敢痴心妄想改变社会。

但是这个节目就因此一无是处吗?也未必。在我看来,节目最好的意义不在于提出「三十而骊」的立意,而是在如今娱乐圈30+的女性逐渐被边缘化,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的现况下,为30位姐姐带来一次真实可见的翻红机会。

能给30+的姐姐们崭露头角的机会太少了,每一个舞台都显得那么难能可贵。这也是哪怕现在节目已经在走下坡路,而我仍旧不忍太过苛责的原因。

五期公演:观众从惊喜到审美疲劳

现在《浪姐》已经就快到总决赛了,舞台也出了好多个。然而说实话,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一公二公的舞台。一公的《得不到的爱情》《兰花草》《大碗宽面》,二公的《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相爱后动物感伤》,都是让人惊喜连连,会反复观看回味的精彩演出。

可越到后来,舞台元素越来越丰富,现场演出也越来越炸裂,但是已经很难找到让我们感到惊艳的表演了。

为什么会越来越差?其实和整个节目组陷入韩式女团思维有关。虽然后期她们在表演中加了很多元素,每个表演看似不同,但都逃脱不了常规的女团表演套路。几期下来观众对她们的表演已经有一个预估值,结果节目出来,确实在大家的预料之中。

五公复活团的回归就和她们形成了一个明显对比。个人SOLO舞台上,明显能看出复活团的表演更具创意。朱婧汐的机器人概念、沈梦辰用歌曲给观众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阿朵的古代江湖美人,这些表演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反而是拼到现在的姐姐,她们的表演都有迹可循,唱跳+中间一段好看的舞蹈SOLO。区别只是她们每个人的曲目不同,跳的动作也不相同,仅此而已。可以看出,她们已经陷入思想僵化,在一个狭小空间里来回跑,很想做出什么突破性的表演,最终还是没能逃脱传统女团的枷锁。

除了不能走出女团思维外,姐姐们还陷入另一个怪区,那就是追求现场“炸裂”。她们在演出中加的小惊喜真的越来越多,发展到后来已经演变成不考虑歌曲的整体性,一门心思求炸裂的地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