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电影《八佰》,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这是一部根据历史改编的电影
一部上映前就引发争议的电影
也是一部上映后让无数人哭晕的电影
但,想评价《八佰》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大众提起它,总像透过一团迷雾...
而要想解构一部电影,最直接的莫过于解构它背后的那群人。
尤其《八佰》是一部群戏。
淞沪会战的尾声,守卫四行仓库的88师524团,在不过400多人的情况下,要面对三十万日本精英**的围剿。
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物也很丰满,舍生取义纵身一跃的陈树生(郑恺),从杜淳的谢晋元、李晨的山东兵这样的正规军,到怯懦一心逃跑的老算盘(张译),到只想看看上海却莫名被拉到战场的端午(欧豪)这样的小人物,他们带我们在这2个小时的时间里,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回到了那场向死而生的战役。
所以,奇奇子去见了《八佰》的演员们,一起听听,关于《八佰》,从70后到00后的他们,是怎么说的?
《八佰》拍摄过程很辛苦,拍摄时长整整8个月,有些场景涉及到的演员高达上千名,拍摄一个镜头就要2、3天。这其中的辛苦,每位演员各有不同。
但问到同为70后的梁静和辛博青时,他们的答案都与一个集体镜头有关。
记者:想一下柏青老师,整个拍戏下来您觉得最困难的一场戏是哪场戏?
辛柏青:拍那个楼顶上那个护旗的那个,拍了至少半个月,就那个一场戏。我觉得那个太难了,有可能镜头拍不到你,但是我们是IMAX。有可能你站在最边角上也能很清楚的看到你在做什么,所以每一个演员都不能懈怠。
我觉得那个是最累的,镜头又不在你的焦点不在你身上,但是你要全情地投入。这个是特别考验这个演员的这个职业感的,觉得都挺不容易的。你的偷懒的状态一定会影响别人,所以大家那个心气都特别一致,每个人都已经不管镜头了,就把它当成一个真事。
梁静:因为有的时候它一个镜头是流动性的,会扫到很多演员的状态。就包括一些群众演员,他们都要在戏里面。一个演员有一点点状态不在的话,都会再重新再来一遍。所以大家每一个人都要配合得非常好,每一个点,刚好机器到了你的状态刚好在那,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这个每次都要大家来好多遍。
你能想象5000名演员在同一个镜头下,保证没有一个人出错吗?
这个拍摄难度可想而知,《八佰》做到了,五千多名群众演员同在一个环境里,这一点的成功,梁静归结于导演预设了很多好的工作方法,提前让演员排练,提前让演员自己去想做什么。
拍摄到最后,隔壁剧组拍戏,找群演都指明要《八佰》的群众演员,因为他们已经被训练到会为自己设计戏了。
记者:有听到那些群众演员私下里是怎么说的吗?
梁静:群众演员就是有一些非常好的声音,让我也挺感动的。因为他们告诉我们说,他们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了。因为群众演员一般都是被呼来唤去的,让你干吗就干吗。但是我们这个戏就我们的导演团队特别强大,就是我们跟他们聊戏。你明天想怎么演,就是你自己给自己一个设计。所以他们就会非常用心的想在那个年代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这也是70后可贵的地方,相比后浪对个性的坚持,他们更注重集体,渴望集体的认可,并愿意为之努力。
而《八佰》,正是一场集体的奇迹。
对于80后的魏晨、俞灏明、杜淳来说,这次《八佰》的经历更多在于成长。偶像出身的魏晨、俞灏明早早告别了青春偶像剧,对他们来说,拍摄时长8个月的戏确实是第一次,但很值得。
记者:魏晨这次是第一次摸枪吗?
魏晨:应该是第一次,然后我们最开始去培训,从持枪到战术动作,到几人,三人到五人的这样的战术动作,到什么单兵作战,都进行了训练。就是各种在地上摸爬滚打,两个肘、膝全都是瘀青的,就完全是瘀青。因为基本上打仗的时候都是要教你匍匐,然后卧倒式的射击,还有找掩体各种训练战术动作都要进行培训的。你要看起来像一个非常经验十足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