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5G网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在当前由NSA向SA过渡的时间段内,提升现有网络建设的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根据医院影像业务发展建设的需要,更好的进行网络扩展升级。使网络建设中具备支持多种应用系统的能力。
5G 智慧影像中心系统功能。 下图所示为一个典型的医联体内远程影像中心的架构图。其组成实体包括一个在医联体各个医疗机构之上的中心结点与设立在医联体一级参与单位内的各个分中心结点。这里一级参与单位指1)作为医联体内主要牵头单位–三甲医院的各个院区,与2)医联体内加盟单位–县域与城区二级医院牵头组建的医共体。基于二、三级医院的运行现状,本地分中心是建立在本地物理服务器组成式存储私有云或公有云的配置方式,赋能用户根据自身规划进行海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及应用。这样的架构能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影像检查信息共享和影像数据互联互通、开展影像检查集中管理、智慧预约、网络化三维处理、远程AI或者专家阅片等服务,解决医疗影像专业诊断人员资源分配问题,推进分级诊疗同时提高影像检查设备利用率。
同时远程智慧影像中心也能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中,无论是三级医院、二级医院还是基层社康中心或者卫生院,推行包括影像设备智能协作与远程质控在内的“共用一套影像系统”,并开展基于高速网络的多方远程会诊、远程病例讨论和继续教育,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影像诊断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跨院多方协同能力,在临床、科研、教学三方面产生可持续效益。病患则可通过智能手机的微信小程序或者专门的App以绑定医保卡或者医院就诊卡的形式与此系统相连接,查看检查安排、自助预约/改期或者查看影像与诊断报告。
下面我们通过智慧预约、影像设备智能协作与远程影像质控、各种模态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协作与数据中心来进一步说明远程影像中心的各种应用场景。
1)智慧预约、影像设备智能协作与远程影像质控经过多年的不断投入以及影像科医务人员常年的超时劳动,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开出的影像检查单可以最多在3-4天内完成,很多甚至是当天开单当天检查。但是对于不少区域高水平三甲医院与具有某些特色专科的三甲医院,一些复杂的,与病情综合评估和治疗规划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多序列脑功能成像,各种肿瘤术前多期多序列磁共振检查等)耗时长,需求大而机位紧张,预约时间普遍是一个星期左右甚至更长。另外传统的影像检查预约也基本是由影像科人员在本院内进行安排,对病患而言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一些非急症病患如果因为临时的原因需要改期,也需要联系科室人员进行操作。同时传统的预约系统也不能考虑病患在本院其他的检查项目以进行综合安排,造成病患可能需要多次排队和检查流程繁琐的情况。
在基于医联体的影像中心中,智慧预约系统能够利用AI与BI(即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将医联体内机构的影像设备、开展的影像服务类别、号源等形成资源池,进行统一的整合管理。在充分考虑病人的所处位置、本人意愿、检查的部位、类型与临床目的的基础上,智慧预约系统可以通过重组流程、 整合资源、完善分配规则和主动获取额外信息去实现检查预约优化,包括合理协调医联体的影像设备资源,合理的安排患者检查的时间和场所,节省患者的等待时间,避免多种检查的时间冲突,提高医联体设备的利用率。
例如机位紧张的三甲医院如果坐落在某城区,可以适当分流一些方便通勤的本埠非急重症门诊患者去医联体内同城区中交通相对方便的二级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缩短他们的通勤与排队时间,同时也可以缩短外埠病患与住院病患在本院的等待时间。病患也可以用移动设备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其它专用App在实名验证后接入智慧预约系统,查看已经安排的检查,自助预约或者改期,或者查看已经完成的检查的影像和诊断报告。
如果已经预约的检查能细化到以15分钟为单位结合通勤规划的功能,就能很好帮病患安排在检查那天的工作、家事以及通勤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病患通勤时间与在医院的等待时间,提高病人体验。另外,智慧预约系统也可以做到提前向患者的移动设备推送本次扫描所需要的注意事项、检查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空腹,服用清肠剂等)和患者配合扫描需要提前准备的相关训练,使得扫描过程更顺畅,并且提高影像检查的质量。
要顺利地在医联体影像中心内实现资源整合、优化利用与跨院区数据共享,让病人不再集中于三甲医院,影像检查的同质化无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求。基于设备与技术力量配备的原因,人们理解基层社康中心的低端CT上不能做心脏扫描,一般二级医院的磁共振上也不能做脑功能成像,但是我们应当要求社康中心的CT上做的肺部扫描能和在二级医院的CT上做的检查一样,把可能的肺部感染或者结节检测出来;我们也应当要求在二级医院的磁共振上做的腹部检查和在三甲医院的磁共振上做的一样,把可能的占位性病变检测出来。
尽管各影像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扫描流程、扫描协议与参数设置日益标准化与简化,影像技师的水平与经验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像的质量,也间接地对影像诊断与后续的诊疗措施带来影响,例如比较复杂的多期增强CT/磁共振扫描与多序列磁共振扫描,另外超声扫查诊断中对超声医师/技师的扫查手法依赖性更大,容易造成很大的操作者间差异。在医疗体系中,一、二级医院受这种情况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引起误诊漏诊,病人由下至上转诊时很多时候也会被要求重新接受影像检查。针对影像设备开展智能协作,做好影像质控是远程影像中心的重要工作职责。
在远程影像中心的架构下,医联体内各个医院的同品牌同类型的影像设备可以互联互通,其扫描协议与参数设置以三甲医院为参考标准统一化。新接入(新购置)的设备可以通过联网获取医联体内同品牌同类型设备的配置信息,使得下级医院基层医院直接获得了上级医院技术与经验的积累。当厂家工程师来一家医院对某设备的扫描协议、序列和参数设置做升级或者调整后,通过联网可以对同品牌同类型的设备配置做出及时的更新,保证配置的一致化。这些技术手段从硬件与设备上为影像中心的服务同质化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