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慧医疗白皮书出炉!“新基建之首”的三大场景革命 | 智东西内参

2020-09-01 14:44:51 作者: 5G+智慧医

HL7标准等标准协议。同时以患者为中心自动获取诊疗护理相关数据,保证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形成结构化数据库和临床映射逻辑,基于专病的高级临床决策支持通过患者临床数据整合、呈现、分析和内置的智能临床决策引擎及集束化治疗方案,实现如VAP、CRBSI、CAUTI、Sepsis 等专病筛查与预警,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做出临床决策,规范执行治疗方案,突出和识别不良事件并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的业务分析和质控统计分析,帮助识别医疗流程中的瓶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科学化绩效管理、加强科室质控管理,助力科室医疗质量的提升。重症医学的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要基于大量的临床诊疗数据,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以及ICU 工作紧张繁重等特点的多重作用下, 医务工作者想要收集大样本量的数据开展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重症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与数据积累,未来可扩建重症专科数据中心并建立重症科研平台,通过大样本数据结合AI技术助力临床研究与学科发展。

6)床旁超声 。 紧凑型三维移动式超声诊断设备,其轻巧灵动,易于操作,成像品质优异等特点,适用于各种临床应用,尤其是急诊室、ICU、介入室、手术室等各种床旁心血管应用场景。

7)呼吸机 。 与急救所需呼吸机对尺寸要求的限制不同,ICU用呼吸机除了可以一机兼容有创及无创通气,最高压力可达40cmH2O,长效后备电池,能够维持设备工作6小时以上。还可使用高压氧,氧浓度21-100%精确可调。除基本通气模式之外,更可兼容智能模式, 如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模式(AVAPS),成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PV)。同时实时监测至少6种通气参数。数字式 触发追踪功能 (Auto-trak), 在无创通气时,能够自动检测泄漏量,并自动追踪及调节触发 和切换阈值,从而保证良好的人机同步。

8)其他床旁设备 。 如可根据医嘱控制输液要求的自动输液泵,辅助肾替代方案的CRRT设备,以及人工心肺 ECMO等。

智慧影像中心 。 各种医学影像如放射影像、超声影像、分子与核医学影像、内镜影像、病理影像等承载了绝大部分的医学可视化数据,覆盖了绝大部分院内临床科室的业务范畴,是院内-院间远程智慧医疗的重点应用与落地的板块。院内影像诊断与院前影像筛查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检查对象基本上是已经有症状、有疑似病征或者是有初步诊断的病人,影像诊断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病灶、评估疾病的状态并为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与干预提供支持与引导。

具体在诊断报告中要体现“三定”:定位—确定病变涉及的器官、解剖部位与具体的位置,定量—测量病变的各项参数并描述其影像学特征,定性—确定病变的性质与预后。所以院内影像诊断的主要要求在于精准诊断与及时方便的数据共享,促进各个临床科室在治疗与干预上的协同与合作。在以往各级医院相对独立运营的情况下,基层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乡镇卫生 院建有X光室与超声室,二级或以上医院都有独立的超声科、放射(医学影像)科与病理科,其临床科室有其各自的内镜室(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顶级三甲医院配备有对设施、人员专业水平要求很高的分子与核医学科,形成了一种小而全的格局。

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卫生领域投入资金的增多,很多社康中心与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低端多层螺旋CT与中端彩超,二级医院配备多台CT、磁共振、高端彩超与高端内镜,PET-CT/PET-磁共振也进入了越来越多的三甲医院。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基层医疗机构具有与影像/病理相关诊断权且具有一定经验的执业医师仍然较少,影像/病理领域医务人员紧缺和严重失衡现象一时很难解决,乡镇群众舍近求远到县、市等大医院现象和群众看病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另外,高端医疗设备的购置也会造成医疗机构运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立区域或者跨区域医联体与县域医共体,对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促进高端医疗资源下沉与医疗水平同质化,真正贯彻并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具有相当现实的意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于(跨)区域医联体与县域医共体的跨院区影像中心、超声中心、内镜中心与病理中心等应运而生,通过共享中心覆盖下各级别医院的相关专家与设备资源,并建立医疗工作协同机制,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吸引和留住区域内病人。对于这些中心而言,数据共享、网络传输、远程诊断/会诊加上及时反馈,形成“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腿,跑一次就好”的服务格局,是真正做到高端医疗资源下沉与医疗水平同质化的核心。在以下的论述中,这些中心都代表着各类远程中心。

医学影像中心是远程影像会诊中必不可少的部分。5G+智能影像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未来主流大中型医院重点关注的方向。利用5G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可实现患者完成超声、CT、DXR、磁共振等扫查后,图像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至院内医疗云,实现医疗影像数据的云端存储与跨区域查阅。通过云边协同的方式实现医疗影像数据的实时安全共享,满足移动远程阅片的需要。结合影像AI技术可实现对影像的智能分析与诊断,辅助医生进行阅片,提高医生读片效率。

5G智能影像中心在网络系统设计将严格遵守各种相关的技术原则,遵循如HIMSS评价体系等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网络建设标准上需满足以下要求:

1)先进性和实用性 。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满足内部应用系统的需求,适应院内影像数据资料的传输需要,使系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

2)安全性和可靠性 。 需保证各项业务应用安全与可靠的要求,避免在网络系统应用中的人为故障。对网络结构、网络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实现医院5G应用数据流与普通用户5G数据流的物理或者逻辑隔离,在医院业务系统通过5G网络与外部网络交互时,端到端数据流需要进行静态或者动态加密,并且具备防DDOS攻击等安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