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洪灾让多少人返贫?受灾大户如何化解风险?

2020-09-05 08:25:15 作者: 今夏洪灾让多

洪水过后,有人负债,有人返贫,已经开始走上致富之路的规模养殖和种植户们,如何在洪灾中提高承灾能力,减轻灾害风险,这是目前传统的救灾机制无法解决的“尴尬”问题


文|《财经》记者王丽娜 姚佳莹 实习生宛瑾 徐辰烨?

编辑|鲁伟

?

8月24日,在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大山奄村,水产养殖户缪增田承包的700亩鱼虾养殖区,仍然淹没在一片洪水中,“水深2米”。本应迎接夏季上市的青虾和大头鱼,遭遇洪水漫灌后“跑光了”。


2020年入夏,江西、安徽等地遭遇严重洪灾。7月份以来,安徽宣城连日遭遇强降雨。洪水过境,水位抬高,缪增田承包的500亩青虾养殖塘口和200亩精养鱼大沟被洪水漫灌。


缪增田称,被洪水冲跑的鱼虾价值约300万元,加上前期投入的苗种、饲料、工人工资及待修的养殖设施等,全部损失约500万元左右。


今年洪涝灾害范围很广。9月3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表示,全国共有7047.1万人次受灾,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7%。


洪灾过后,有人负债,有人返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表示,截至8月21日,可能出现返贫的接近1.3万户。


洪灾面前,如何应对灾害风险,尤其是那些农田种植和养殖大户、城乡工商户,如何防止因灾“返贫”或者由富变穷,在洪灾中提高承灾能力,减轻灾害风险,这是目前传统的救灾机制无法解决的“尴尬”问题。

?

受灾大户复产艰难


当地圩区破圩已近2个月,缪增田承包的鱼塘还在洪水之下,“一眼望去全部是水,看不到田埂。”


缪增田原籍安徽芜湖,20年前下岗后开始养虾,发展为当地的青虾养殖大户,并带领村民致富。6年前,缪增田通过招商引资来到宣城,租下现在这片养殖区域,当年签下10年合约,每年租金将近40万元。现在进退两难,“没有好办法,只有等年底退水。”


“之前十几年都没破过圩。”缪增田告诉《财经》记者,搬到宣城时他特意考察了当地水情。但来到宣称的第二年,他就遭遇了一次洪灾,“当时东西(养殖的鱼虾)少,损失大约200万元,年底政府给补偿了5000元。”


2020年汛情严重,全国28个省份遭受影响,共有75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共发生18次编号洪水,长江、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


缪增田称,担心当地破圩,7月6日一早,他带上自己的工人,自愿到圩上参与抢险,担下午洪水一来,“就漫了”。


洪灾过后,缪增田称,像他这样的水产养殖户损失巨大。不像当地种植水稻的农户,如有购买农业保险可以获得保险补贴。当地没有针对渔业养殖的保险,2016年受灾后他还特意去水产部门问过。


灾后不久,缪增田已向当地上报自己的受灾和损失情况,目前还没有听说有什么政策。眼下,缪增田只有希望水早点退下去,再做下一步打算。他表示,自己有房贷要还,还欠了一些工人工资,并且还从民间借贷了60多万元。


家住安徽省无为市襄安镇新生村的丁卫刚,日子也不好过。丁卫刚所在的村子,巢湖流域西河的最大支流永安河穿境而过,易发生洪涝灾害。7月19日,无为市遭受超标准特大洪水袭击。丁卫刚承包的700亩农田,大部分受淹。“(水稻)5月中旬布的种,(本来)10月底就能收割,现在绝大部分都活不了,泡在水里至少得一个月。”丁卫刚对《财经》记者说。


7月中下旬,本是给秧苗施药的农忙时节,因农田遭遇洪涝,丁卫刚闲了下来。前两年在政府补助2万元的情况下,他花5.4万元购置了一台无人机打农药,现在也只能闲置。丁卫刚说,“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出去打点零工,我想想办法把仅存的秧苗打理好,能收回一点是一点。”


丁卫刚算起了一笔账:“1亩地包括田租、化肥、秧苗、人工费用,成本将近1200元。如果地里杂草多,成本还会更高。”幸运的是,地势高的秧苗还能保住,丁卫刚估计,每亩至少损失几百斤的收成,“至少也得损失将近35万元”。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