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手下二将因私厮杀,500兵士无辜丧命,曾:应嘉奖两位将军

2020-07-23 00:00:40 作者: 曾国藩手下二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晚清慈禧太后最为倚重的朝廷重臣。

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慈禧命曾国藩带兵在江淮之间作战。曾国藩对于这一命令,内心是不愿意的。并不是说他不愿意为朝廷出力,而是,当时去江淮统领的部队并不属于他的嫡系淮军。江淮部队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个是李鸿章的淮军,还有僧格林沁的绿营。对于外来的元帅曾国藩来说,来江淮带兵不仅考验的是军事指挥才能,更加考验的是人事关系的调和能力。

就在曾国藩正赶往徐州大营的途中,江淮驻军属地山东济宁就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山东济宁驻扎的部队主要是绿营僧格林沁手下头号猛将陈国瑞率领的人马,还有著名淮军将领刘铭传率领的铭字营。

陈国瑞从小就是孤儿,靠着个人的努力,在这混乱的岁月里存活了下来。从小养成的个性就是好勇斗狠,一生中让他最信服的人就是僧格林沁。他作战勇猛,每战必身先士卒。他勇敢坚毅的作战风格,很快在军队中名声大噪。僧格林沁战死沙场,在即将被敌军乱刃分尸的紧要关头,陈国瑞单枪匹马冲入敌阵,不惧刀枪,抢回了僧格林沁的尸体。

刘铭传作为淮军著名将领也自然不是吃素的。他11岁的时候,父亲早逝,乡间恶霸就经常欺负他。有次,这个恶霸又欺负刘铭传。这个11岁的小孩,趁恶霸不备,从恶霸腰间抽出砍刀,一刀就结果了这个恶霸的性命。

这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发生在陈国瑞和刘铭传之间。陈国瑞先到驻地山东济宁,不久刘铭传的铭字营先头部队也赶到济宁,刘铭传带主力部队押后。陈国瑞夜晚偷窥铭字营先头部队,看到铭字营外国进口的洋枪洋炮,再想自己的大刀鸟铳,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感一下子涌上心头。

如果只是羡慕就没有后来的事情,陈国瑞作为一个悍将,做事只想眼前压根不考虑后果。午夜他就带人蒙面偷袭了铭字营先头部队,这一次一共抢回三百多条枪,并杀了二十多个淮军。他本以为自己蒙面装作强盗,这事最后找不到人将不了了之。

刘铭传也不是吃哑巴亏的人,第二天刘铭传带大部队赶到,听说此事之后,带大部队直奔陈国瑞的绿营驻扎地。陈国瑞没有丝毫防备,刘铭传大部队对陈国瑞绿营进行了血洗。陈国瑞500人的近卫军被斩杀殆尽,连他本人都被抓回了淮军驻扎地。

曾国藩知道此事之后,来不及去徐州大营,直奔山东济宁而来。听说曾大帅马上来,刘铭传才把陈国瑞放回去。面对此二悍将,不听将令,互相厮杀,此事已经震动朝野。众人纷纷猜测,曾大帅将会如何二人?结果令所有的人都意想不到。

曾国藩满脸堆笑而来,并且来了并没有行使大帅威严,反而倒找了陈国瑞和刘铭传谈心。并且是彻夜长谈,一改往日军纪严峻的状态,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在给朝廷上报对二人的处理意见时,曾国藩没有写对二人的处理意见,反而长篇大论二人从军以来的战斗功绩,给予嘉奖表彰。

这不可思议的举动就要从《曾国藩家书》中的一句名言说起了,这句名言扬善于公庭 归过于私室

意思就是在公开场合你要去表扬一个人,激励一个人,体现出他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他的缺点和过失,你要私下里去批评他,去规劝他。

当然他的这个理念并不是针对所有人,而主要针对他团队里的人才。像陈国瑞和刘铭传这样的能征善战之人,是其团队的核心人才。曾国藩对其二人更多的是培养和引导,让二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以后的队伍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当然之所以没有处理二人,除了曾国藩的人才理念,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如果此时曾国藩就立马处理了二将,对于下面的队伍,恐怕人心浮动,曾国藩作为一个空降团队领导,恐怕更不容易带领团队了。

曾国藩高超的用人识人技巧,也让他巧妙的化解了这场危机。曾国藩家书远非治家一项内容,它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者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