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的诗句。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当时四十岁的岑参在去北庭都护府(唐王朝设立在天山以北的政府机构)任职途中,途经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时,与朋友们欢聚夜饮时所作诗句。当时的大唐是强盛的大唐,而凉州是河西地区的中心城市。
历史背景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穷奢极欲,再加上频繁发动战争,弄得天怒人怨,引发全国各地农民大起义。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隋唐时期北方著名的大都会)起兵反隋,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便攻占了长安,迅速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并于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朝代——唐朝。之后,唐朝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任用贤臣、休养生息”,为后来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将唐朝建立至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唐朝称之为“盛唐”。
凉州七里十万家:盛唐时期繁华的凉州
凉州又称雍凉之都、天下要冲、梦幻之城,历史悠久,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东晋十六国之一的前凉政权、后凉政权、南凉政权、北凉政权,以及隋末李轨大凉政权均在此建都,是河西地区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曾一度成为西北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繁华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唐朝建立之初,朝廷在姑臧城(凉州城的别称)设立凉州总管府,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改凉州总管府为武威郡,辖姑臧、神鸟、天宝、昌松和嘉麟5县,郡政府驻地在姑臧城,当时的武威郡是河西地区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
盛唐时期,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并且包容各国(族)文化,在国际社会上声誉很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而当时的凉州(武威郡)是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也是河西地区的中心区域,自然繁华无比。“凉州七里十万家”意思是说“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户人家”,方圆七里住十万户人家的城市规模在当时算是一线城市,跟当时的大都市扬州、益州一个水平。岑参做此诗句时,正值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仍处在“盛唐”时期,岑参用此诗句大笔淋漓地勾画出凉州地区的繁华与气派。
胡人半解弹琵琶:盛唐时期的凉州胡人
凉州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居住着很多胡人(当时称唐王朝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而这些胡人能歌善舞,大多数还会弹奏琵琶。“胡人半解弹琵琶”意思是“这里的胡人大多数懂得弹琵琶”。结合整首诗,意思为夜晚的凉州城里传荡着一片片琵琶声,一片歌舞升平的迹象,岑参用此诗句写出了凉州城的繁华与和平以及别样的边地风情。
北朝至隋朝末年,由于各朝皇室家族都与周边少数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于周边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种包容的态度,这就使得这一时期有大量的西域胡人进入中原。这里所说的西域胡人,主要是指西北地区各民族,主要包括塔里木河流域于阗、龟兹、疏勒、鄯善等国,以及中亚的“昭武九姓”粟特人和来自西亚的波斯人等。到了盛唐时期,西北成为胡、汉各族杂居之地。而凉州是当时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也是河西地区的中心区域,自然也就成为了胡人们的首选居住地之一。当时,凉州的胡人占凉州总人口的比重很大,唐代诗人笔下就有好多提及凉州胡人的诗句,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等等。
如今的凉州(武威)
武威市境内名胜古迹非常多,如:出土铜奔马的雷台汉墓、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鸠摩罗什命名的寺院——鸠摩罗什寺、全国闻名的天梯山石窟、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等等。并且武威地理位置优越,东靠兰州、南接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同时拥有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文化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