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演义:神宗刚继位就被富弼浇了一盆冷水,韩琦也被迫离开中枢

2020-07-16 18:56:45 作者: 宋史演义:神

“昨日读了先生的《上仁皇帝言事书》,学生佩服地五体投地,只可惜仁皇帝并未采纳先生的建议。”吕惠卿所说的《上仁皇帝言事书》,也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万言书”。

“唉,当今天下的问题,在仁皇帝时就已突显,军队数量庞大却无战斗力,年岁收入巨丰、国库却依然空虚,富商大贾借旱涝之机贷钱粮于贫民,许以高额贷息,百姓因此苦不堪言。凡此种种,如若再放任下去,待到病入膏肓之时,即便想做改变,恐怕也没有机会了。”

宋剧《清平乐》剧照,仅供参考

“学生一直不明白一件事情,既然先生胸怀宏图大志,为何屡次拒绝赴京调令呢?”

“吉甫有所不知,行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朝廷之事更是如此,要想推行新法,单单你我二人还远远不够。”吕惠卿似乎听出些什么。

“先生的‘非常之人’指的是····官家?”吕惠卿追问道。

“如此大事,必会遭到万千阻力,陛下稍有迟疑,新法就会堕入深渊,难以成功。”不惑之年的王安石已经不再是那个上“万言书”的莽撞少年,看不到希望的事情他是不会去做的。

“可学生听闻,当今官家虽年纪尚轻,却立志富国强兵,颇有明君风范。”

“官家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一些,确实是大有为之君的样子。”

王安石话音刚落,手持王安石调任江宁知府调令的传旨内侍走进了院内,王吕二人来到院内接旨。

内侍读完调令后特意言道:“陛下爱才,万望王相公这次不要再推脱了。”

王安石愣了一会,回道:“烦请天使代臣禀告陛下,臣即刻上任,定不负陛下所托!”

“如此甚好,那就恭贺王相公了。”

“天使慢走。”

北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先帝驾崩后,辅佐先帝的中枢老臣应当主动申请辞职,把机会留给年青一代。韩琦作为仁宗朝和英宗朝的中枢重臣,此时已是59岁,年近花甲,神宗继位后,他丝毫没有退位的意思,御史台的谏官们对此非常不满。

御史中丞王陶首先向神宗上书投诉,没想到石沉大海,神宗不予理会;于是他亲自面见神宗,指责韩琦破坏祖制,藐视君王。

神宗不耐烦地说:“如果不是韩相公,朕现在可能也只是一个皇亲国戚罢了!”

此话让王陶无力辩驳,不过对此他也早有准备,于情讲不通那就讲理,他状告韩琦不按朝廷礼制出席朝会,也不按礼制在朝会上押班。

所谓押班,是指皇帝上朝时,要有人带领着文武百官列队行礼、山呼万岁,这显然是宰相和副宰相的事。而韩琦因为公务繁忙,一些礼仪性的朝会经常无暇参加,既然没参加,就更别提押班的事了,王陶以此为借口状告韩琦不遵礼制,嚣张跋扈,虽有小题大做的成分,但也并非无理取闹。

这件事让神宗颇感棘手。

翌日紫宸殿的朝会上,百官集齐,王陶再次借机提到此事,要求神宗给个说法。

神宗还未开口,韩琦就主动站出来解释说:“缺席朝会之事老臣甘愿受罚,但说臣嚣张跋扈,臣断然不能接受,自仁宗皇帝以来,老臣位居中枢几十年,每日战战兢兢,只求上报天恩,下慰百姓,从不敢妄生肆意,万望陛下明察!”

韩琦说完跪在地上,神宗神情恻然,赶紧让韩琦起身。

参知政事吴奎看不下去了,他情绪激动地说:“王陶血口喷人,韩相公数十年来鞠躬尽瘁,有目共睹,你等如此污蔑朝廷重臣,居心何在?”

吴奎是多位副宰相之一,虽然王陶此次的控告名单里没有他,但与韩琦同属中书门下,自然要帮着韩琦说话。

中书门下的宰相们位高权重,可御史台的谏官们也不好惹,他们素来愈挫愈勇,少有退缩服输的时候。一名谏官反问吴奎道:“我等所为,皆为朝廷礼制,难道有人因为劳苦功高,就可以藐视礼法吗?”

眼看御史台和中书门下双方就要吵起来了,神宗赶紧出来打圆场。

“先生快快请起。”

“先生虽并非朕在资善堂的教书师傅,但这些年来,先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是朝廷乃至天下人的楷模,在朕的心里,先生早已是朕的老师。”

“陛下谬赞了,老臣只是行分内之事。”

“先生请坐。”

韩琦素来简朴,看着眼前的宴席感叹:“这是臣这辈子吃过的最丰盛的午宴。”

在神宗眼里,韩琦如泰山一般雄伟,他历经三朝,做了几十年的宰辅之位,为大宋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美名远扬。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时常听到英宗皇帝夸赞韩琦的才干和果敢。如今,韩琦即将离开中枢,谁都知道对于这位年近花甲的老臣而言,此次离京很可能意味着中枢生涯的结束,意味着他将从此远离汴梁,告别大宋的政治中心。

作为一国之君,面对有如此功勋的臣子,神宗感慨万千,他忽然发现眼前这位大宋的传奇人物已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神宗越想,越觉得愧对韩琦。

“先生为大宋操劳数十载,即便日日山珍海味,也不为过。”

“范文正公曾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老臣虽比不上范公的豁达,却也对享乐之事并不看重。”回想起好友范仲淹,韩琦的神情透着崇敬和动容。

“先生壮志不减当年,朕,朕对御史·····”神宗有些吞吞吐吐,实在不知该如何开口。

“官家不用说了,老臣明白。吃完这顿午饭,老臣就启程出京,还请陛下应允臣回到家乡相州,残烛之年,也是时候落叶归根了。”

“不,先生误会了,朕的意思是,只要先生想留下,朕无论如何也会说服御史台。”

“不必了,老臣去意已决。江山代有才人出,老臣该做的事都已经做了,辅佐仁皇帝开创清平盛世,陪伴先皇度过内外忧患,扶保陛下顺利御极,老臣已经没有遗憾,接下来的事就交给后辈们吧。”韩琦如此坦诚,话已至此,神宗也不好再做挽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