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亭侯”与“汉寿亭侯”有何不同,关羽坚辞不受,说明有玄机

2020-07-25 16:37:32 作者: “寿亭侯”与

小说三国演义和京剧甘露寺都曾提及关羽拒绝受封侯爵一事。话说,关羽带着甘夫人和糜夫人,不远千里之遥、不畏艰难阻隔,也要找到刘备和张飞,只为当年桃园三结义时的允诺。途中,曹孟德为留住关羽可谓是煞费苦心,威逼利诱下,金银财宝、设伏阻挡暂且不说,关羽都毫无畏惧,更不为之心动。面对圣人一般的关羽,曹操曾狠下心、下血本拿出一件物品,让关羽确实做过一番思想斗争,此物便是汉寿亭侯印。

解读汉寿亭侯

曹操的用意很明确,只要关羽肯留在曹营,自己与二位嫂嫂安置妥当不说,还要给他封侯的礼遇。长期以来,专业界或是业余界对“汉寿亭侯”的理解各执一词。有人说,汉是汉朝的国号,“寿亭”乃是地理名称,“侯”自然是封号。同时也有人说,汉寿才是地理名称,亭侯才是封号。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可以肯定地说,前者“汉-寿亭-侯”是一种误解,后者“汉寿-亭侯”才是有实有据的解读。

汉寿亭侯的由来非常有一次。关羽听从故友张辽的劝解,暂时带领二位嫂嫂寄居曹营,一方面出于好武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有“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意思,恰逢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打得不亦乐乎,袁绍帐下两员大将颜良与文丑,素有万人敌的称号,曹操帐下没有人能够与之抗衡。关键时刻,关羽站出来替曹操秒掉颜良和文丑两员悍将。

曹操看到关羽斩杀颜丑文良时的勇猛,对关羽更加钦佩喜欢,总想着如何留住关羽为自己所用。随即上表请求封关羽为寿亭侯,侯印制作好后,委托“媒人”张辽前往送去。关公接到“寿亭侯”的侯印后坚辞不受。张辽实在看不下去,问关羽说“云长前日立下大功,区区封侯不足为过”。

关羽坚决不受,让张辽将侯印带回去奉送曹公,张辽为人憨直,不通人情世故,将自己与关羽见面时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曹操。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说“操失计较”。然后教人取走侯印,将此前的刻字削去,重新铸上“汉寿亭侯之印”六个字。

新印铸造完毕后,曹操再遣张辽前去送印。没想到关羽看后大喜,说“丞相知吾意”。随即欣然地接受封赐。

从这段三国志记载中,虽然寿亭与汉寿亭仅仅一字之差,却能看出关羽的品德之高尚,人格之伟大,思想之纯洁。“寿亭侯”与“汉寿亭侯”的区别就是有没有“汉”字,区区一个“汉”字关系重大。若是没有汉字的“寿亭侯”,会让世人难以分辨到底是谁家的“寿亭侯”,汉家的还是魏家的?

所以,最初“寿亭侯”时,关羽坚辞不受的原因就在于此,他想自己是汉朝刘氏的家臣,若是接受不明不白的封赐,恐怕会遭人口舌。

什么是亭侯呢?要从秦朝时期流传已久的“二十等爵”说起,秦朝老在以前便确立军功爵制度,将爵位划分为十二个等级,其中排名最高的等级“侯”,称之为彻侯。刘邦代秦立汉,由于立国不久,制度草创,汉朝很多的措施都是效仿秦朝,所以才有“汉承秦制”的说法。

汉朝全盘吸收秦朝“二十等爵”的军功爵制度,直到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为了避讳起见,将“彻侯”改名为“通侯”,或者称为“列侯”。

列侯的待遇有哪些呢?根据后汉书百官志的记载,列侯中功劳最大者享有一县之地的食邑,功劳相对较小者,依次享有乡侯、亭侯。这与汉朝实行的区域以“州、郡、县、·乡、亭、里”为层级划分相一致。因此,亭侯属于众多侯爵中的末等侯。

汉寿是指什么

汉寿是汉朝的县名。所谓的“汉寿亭侯”实际上指的是,关羽享有汉寿县中,一个亭的侯爵待遇。陈寿的三国志有过汉寿县的记载,大致位于川蜀地区,但是也有一说是湖南境内的汉寿。具体是哪个区域的汉寿县显然不重要,因为中华文明幅员万里、疆域辽阔,出现重名的现象不足为奇。

虽然汉寿亭侯中的汉寿县具体在哪,早已是千古悠悠无从考证的事儿。但关羽授侯的故事应该是史实。从拒绝“寿亭侯”到接受“汉寿亭侯”,后人应该从关羽身上学到两点品质:

1.无功不受禄。曹操最初给关羽“寿亭侯”,显然要比“汉寿亭侯”的层级要高,曹操想以高规格的功名利禄收买关羽,可是关羽非常有自知之明,秉着无功不受禄的态度,有多大的功劳领多大的赏儿。

2.兴汉不助操。由于“寿亭侯”名义上是汉献帝册封,实际上是曹操的个人意愿。凭空一个“寿亭侯”到底归属汉家还是曹魏呢?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关羽断然拒绝,非得弄明白是汉家册封,才肯欣然接受。关羽真的无愧于“义薄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