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实录》万历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己酉:
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赵用贤疏奏:天下财赋,东南居其半,而嘉、湖、杭、苏、松、常此六府者,又居东南之六分,他舟车诸费,又六倍之。是东南固天下财赋之原也。乃自顷岁以来,逋赋日积,而小民之嗷嗷者十室九空。盖其原不独在征敛之日增,而在科派之无别,是以使重者之益重;其弊亦不独在征输之日急,而在隐漏之多端,是以使困者之益困。请条析其概,为皇上陈之:一曰议田赋之数,二曰议混派之弊,三曰议征税之则,四曰议蠲减之条,五曰议偏重之派,六曰议派剩之目,七曰议白粮之运,八曰议兵饷之实,九曰议折银之例,十曰议存积之重,十一曰议荒田之核,十二曰议征敛之欺,十三曰议徭役之累,十四曰议积谷之制。
奉旨:地方赋役,果有情弊,该抚按官自当查奏。原籍官员,如何辄来陈乞?显是徇私沽名,姑不究。近来各处陈奏,全不为公,专一市私恩、取直誉,再有如此的,治罪不宥。
赵用贤(1535—1596)字汝师,号定宇,是苏州府常熟县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检讨。万历五年(1577),他成为弹劾张居正“夺情”的急先锋,与吴中行并称“翰林二谏”,随即被夺官归里。张居正卒后,赵用贤于万历十一年起复,不久升右春坊右赞善、经筵讲官、司经局洗马,管国子监司业事,至十四年进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一时“物望皆属焉”,并且一如既往地“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
赵用贤的奏疏题为《议平江南粮役疏》,全文后来收录在其文集《松石斋集》中,崇祯年间又被收入陈子龙等人编辑的经世巨著《皇明经世文编》中,编者特别对此疏表达了高度认可:“江南财赋为天下剧,详其利害,别其标本大概,在于此疏中矣。”
赵疏开篇简单描述东南嘉、湖、杭、苏、松、常六府的严重赋役负担和小民“十室九空转死于沟壑”惨况后,接着谈到跟袁黄有关的情形如下:
臣尝与一二同志者今礼部办事进士袁黄等,考览沿革,究极根株,盖知其原不独在征敛之日増,而科派之无别,是以使重者之益重;其弊亦不独在征输之日急,而隐漏之多端,是以使困者之益困。当此时而不为之一裁制樽节焉,诚恐日甚一日,民力愈不能供,而国用愈致不足,此非细故而已也。
赵用贤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去世后,瞿汝稷在撰写的行状中对此指 出:
丙戌(万历十四年)升右春坊右庶子掌坊事。公自削籍时,目击东南民困于征输,流离岁甚,力稽于父老,稍稍知吴赋所以偏重,有不尽隶部额,豪胥伏蠹,有不可胜言者。至是,闻檇李进士袁君黄习其隐曲,相与订证者四十七昼夜,条陈十四事:……。其议穷极根抵。疏上,部令进士至吴议之,进士格于众咻,不敢有所复。寻会有言南人不当言南事者,遂寝。
万历三十年(1602)九月,邹元标在应邀撰写的赵用贤传记中指出:
晋洗马管国子监司业晋右春坊右庶子。时东南大旱,公夙击民艰,探其委曲,胪列十四事,意欲为东南细民稍稍息肩。疏入,上令进士袁黄入吴议,会有忌者,寝不行。
《明史》卷229《赵用贤传》:
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敌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贤官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榷数十昼夜,条十四事上之。(申)时行、(王)锡爵以为吴人不当言吴事,调旨切责,寝不行。
作者:刘勇(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编辑:张诗筠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