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
岳飞和宰相张浚(注意不是将领张俊)同为主战派,一个在军一个在朝,都属于南宋朝廷的柱石,为何两人却从相互欣赏、紧密配合发展到水火不相容?最终导致张浚下台,秦桧上位,岳飞被杀。这段历史读来令人唏嘘不已。01 张浚曾经非常欣赏和倚重岳飞
岳飞和宋高宗赵构的关系曾经非常亲密,岳飞是赵构任命的最年轻的节度使。这在后来这也成了岳飞的罪状之一:“坐尝自言己与太祖以三十岁除节度使”。这条罪状暗示岳飞把自己跟赵匡胤比较,也想“黄袍加身”。
岳飞跟几任宰相的关系也不好。大家都知道岳飞被杀,奸相秦桧是主谋,因为岳飞跟秦桧关系极差。岳飞是主战的,秦桧是主和的,自然水火不容,但岳飞更看不起秦桧的为人。
但是除此以外,岳飞和南宋另一位主战派宰相张浚的关系也不好。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岳飞跟宰相张浚的关系本来是很融洽的。
张浚总体而言是后世评价较好的一位宰相,也是高宗赵构一度十分倚重的人物,有中兴之功。《宋史 张浚传》:(张浚)与赵鼎共政,多所引擢,从臣朝列,皆一时之望,人号"小元祐"。
岳飞和张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浚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历史上但凡优秀点的人物,大多逃不了沸沸扬扬的谗言。
南宋时湖北发生农民起义,被称为“湖寇”,岳飞前去镇压,张浚担任督军。有人跟张浚进谗言,说岳飞在“玩寇”。张浚当即严正反驳,体现了对岳飞充分的欣赏和信任。进谗之人羞惭而退。《宋史 岳飞传》: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参政席益与浚语,疑飞玩寇,欲以闻。浚曰:"岳侯,忠孝人也,兵有深机,胡可易言?"益惭而止。
题外话,什么是“玩寇”?这是当时讽刺军阀故意出工不出力的一种状态,就像猫抓老鼠,故意不把老鼠杀死,这样主人始终需要猫,而不会“狡兔死、走狗烹”。
事实上,岳飞在张浚的全力支持下,很快就将“湖寇”平定,所以不存在岳飞“玩寇”。
主战派的“蜜月期”
由于张浚和岳飞两人同为主战派,张浚十分欣赏岳飞的军事能力,多次当众表扬岳飞“可倚大事”。
《宋史 岳飞传》:张浚至江上会诸大帅,独称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曰:“此君素志也。”
《续资治通鉴 宋纪》:(绍兴五年)时锐意大举,都督张浚于诸将中每称世忠之忠勇,飞之沉鸷,可以倚办大事,故并用之。
如果张浚和岳飞能够同心协力,北伐中原,光复华夏也会指日可待。但是,后来一心北伐的宰相张浚却与岳飞交恶,这是为什么呢?02 淮西重组引发张浚和岳飞的分歧
平定“湖寇”后,岳飞因功被封了太尉,颇为意气风发,跟张浚聊天的时候说,“当以十万众横截金境,使敌不能援,势孤自败,则中原可复。”岳飞的意思是给我十万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光复中原。
张浚对此的反应却是“不以为然”,觉得岳飞想法太过于简单。就如当年樊哙跟刘邦说的给我十万军队就能纵横匈奴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岳飞和张浚第一次发生不愉快的谈话。说明这两位主战派混熟了以后,因观点不同和性格原因,开始发生摩擦。
这是不是因为岳飞当上了太尉,有些锋芒太露?还是张浚感觉岳飞头脑简单,故意打压?不管是什么原因,两个人的关系从此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时,恰好张浚和岳飞都想到了同一件事:接管刘光世的军队。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镇守淮西,手下数万大军鱼龙混杂,加上治军不严,对伪齐和金兵作战败多胜少,多次望风而遁。可以说,刘光世已经成为南宋军界突出的短板。
岳飞特地拜见高宗,谈了自己的光复方略,要求“并统淮右之兵”,兼并刘光世的军队,这样岳飞就具备了独立北伐的实力。
高宗对岳飞的计划予以首肯,并说“若辍淮甸之兵,便能平定中原,朕亦何惜?”
答应了岳飞的请求。
高宗、岳飞
此时,正好宰相张浚上奏高宗,提出要将刘光世撤职,“乞赐罢斥,以儆将帅”。于是高宗同意将刘光世解职。
罢免刘光世容易,关键是刘光世的军队臭名昭著,有很多兵油子,尤其是将领郦琼强横难制,后续派谁去统御刘光世的军队显得极为关键。由于高宗曾经答应过岳飞,如果让岳飞接手,凭借岳飞的声望和能力,这件事很容易摆平。
可此时作为宰相的张浚却有自己的算盘,张浚的目的是要将刘光世部收归朝廷,跟岳飞想接管这支部队形成了矛盾冲突。03 岳飞和张浚的决裂:源于南宋的节度使制度
当初赵构南渡后,曾被完颜宗弼一路追杀“搜山检海”,逃亡过程狼狈不堪,一直逃到了宁波的海上才摆脱了金兵追击,江南沿线各地被金兵烧杀掳掠一空。
完颜宗弼(兀术)搜山检海
赵构在穷途末路之中,作出了一个十分明智的决策,那就是果断册封了一批节度使,通过放权让他们各自为战,才抵挡住了金兵,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后来甚至出现了中兴气象,避免了像后来的南明政权那样被轻易摧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