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台诗案,一起发生在北宋的“文字狱”
敬重苏东坡的后人,一零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这日,时年44岁,本就贬居于湖州任知州的东坡又遭一飞来横祸,被吏卒逮捕,押解往京师开封。
问:所犯何罪?答:"包藏祸心,诽谤谩骂"。
再问:何以见得?再答:证据就在其诗中。
苏东坡,即便是外调地方,数年之内辗转各地任职,拥护改革变法的新党派诸人也不愿将其放过。而且,这次是铁了心,妥妥地是要置他于死地。谁让你一年之内(1071年),竟三次上书批评王安石新法。这频率不要太高啊。
所以,这次苏东坡 "因言获罪",更准确地说,是因"诗"获罪。作为北宋大诗人,大词人,闲来无事,呼朋携友,游览名胜,作诗填词,本就是消遣。只是没想到,其诗作竟被有心之人利用。从一封例行公事,呈给皇帝的《湖州谢表》开始,新党寻章摘句,刻意曲解,再从《山村五绝》《八月十五日看潮》等诗作中搜罗"罪证",终是给东坡扣上一顶"包藏祸心,诽谤谩骂"的帽子,甚至将其置于到了"生死一线"的地步。这即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柏树遍植,乌鸦栖树,故也称"乌台"。
当然,除了一心要置东坡于死地的新党人士,朝堂之上也不乏爱惜人才,公正廉明的有识之士。以太皇太后曹氏,王安礼以及其他政见相同的元老在内组成的救援队伍,在朝野上下也同时积极展开援救活动。当时已退休金陵的宰相王安石也上书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最终,苏东坡在获牢狱之灾103天,几度濒临被砍头的境地之后,终得从轻发落。
同年十二月末,这场"乌台诗案"终于落下帷幕。主角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次遭际,对其之后的人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当然,其中大小配角也都没落下,另有二十多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牵连,或免官,或发配,或降职,或罚款。其中就有一人,王定国(王巩,字定国),一位与东坡私交甚笃的好友,在这场"乌台诗案"中,不是受处罚最重的(最重的为驸马王诜),但绝对是被贬得最远的,甚至比主角东坡更惨。发配岭南宾州,湿热蛮荒之地。但反观他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差,好像还收获了一份不错的爱情。二、岭南湿地,一个豁达的女子,一份安稳的生活
"乌台诗案"终了,与东坡相交的亲朋师友,都多多少少遭到打压或处罚。东坡对他们都甚为愧疚,尤其是对王定国,这位受己牵连,被发配西南的好友。于定国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发配贬谪,仕途遭挫,更是人生的几度生离死别。一个儿子死于贬谪之地,一个死于家中,连自己也几度病重,徘徊于鬼门关几遭。如何不令东坡心几欲碎。
然而,从王定国同苏东坡的往来书信中,见这位岭南朋友并不为艰难孤寂的流放生活所困扰心性,还养生修行了起来。倒是面对东坡在书信中表露出的对他无辜受牵连,遭受困苦的内疚之情,他反倒安慰起东坡来。人生得此知己好友,夫复何求?
三年之后,王定国终于得召北归。在分离多年之后的好友,再次相聚的宴席之上。东坡忽地发现,这位被流放岭南瘴气弥漫,湿热之地的好友,非但没有见得憔悴,反而容光焕发,神姿飒爽更甚以往。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竟能使他这般变化,便向其问道。定国也有点故作神秘,转头将歌女宇文柔奴唤了出来,为东坡清歌一曲。东坡见这女子同样地明眸皓齿,眉目娟丽,气色甚佳,全然无颠沛异地,遭逢苦难的迹象。
于是更是好奇,便开口问道:"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没想到这一柔弱歌女竟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心中大感震动,遂即提笔填了以下这首《念奴娇·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寓娘,即是宇文柔奴,以表达赞咏之情。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琢玉郎,如玉般雕琢的儿郎,此处是指好友定国;点酥娘,肤如凝脂的美丽女子,无疑是在赞美柔奴了。常是羡慕我这好友,人间如玉的儿郎,连老天爷都怜惜他,将如此红颜赐予与之相伴。人人都道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那皓齿朱唇间传出,就如同风吹起,使得雪花飞入炎海,使得酷夏也变得清凉起来。
万里南归而来,却是更显容光焕发,青春回返了。浅浅地微笑着,那笑中犹然带着岭梅的芳香。我尝试着寻问"岭南的风物气候,不是很好吧?"没想到你却坦然: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好一个随性豁达的女子,好一个"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定国这才缓缓地说道,正是因为有寓娘的陪伴,有她的歌声时时在耳畔给我慰藉,促我奋进,才使我度过了岭南那孤寂、艰难的岁月,访古问道,著述立说,也才没有虚度了着大好年华啊。
当年,乌台诗案定案,王定国奉旨发配宾州,家中其他女奴歌女皆纷纷散去,唯有宇文柔奴愿陪同前往,不离不弃。此段故事,传回京师,遂成为一段流传甚广的爱情佳话。三、人生随笔,我心安处,何处不是故乡
殊途同归,在文学中越往深里走,这样的感觉就越强烈。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直言,有些人生来就生错了地方。是在说,一个人的故乡并不就一定得是他出生的地方。这里又言,"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可见吾之故乡也并非就是出生之地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