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曾经的东亚霸主,与李唐相爱相杀百年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2020-07-26 11:05:48 作者: 突厥,曾经的

和匈奴一样,作为和南方农耕政权同时崛起,而又屡屡被打压的突厥,既因为战争和通商与唐朝进行着双向的塑造,也因为内部的叛乱与盛唐几乎在一个时间段分崩离析,他和唐朝之间的恩恩怨怨,一同构成了当时东亚最生动的政治演绎。

突厥作为一支游牧部落是在六世纪中期进入汉文字的典籍当中的,他们的老家是“金山西见烟尘飞”中的金山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阿尔泰山地区,但是也有材料表明他们最初可能来自于甘肃东部的平凉地区。他们是柔然的部属,因为善于锻造铁被柔然称为锻奴。本文在这里采用的是突厥史学家普列布兰克对突厥史进行的三大分期模式,将唐帝国同时期的突厥帝国分为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

隋唐更替之际,在一旁作壁上观的突厥并没有错过介入中原政局的机会。尽管没有扮演争夺皇位,问鼎中原的角色,但是突厥第一帝国在同一时间支持了大约六个反叛集团,他们慷慨的给予这些反叛者头衔,马匹和军队。这个时候的突厥凭借强大的武力优势,成为了东亚大陆当之无愧的霸主。

而李唐的崛起却成了突厥帝国意料之外的事情。与突厥交往甚密的李唐政权,并没有在一统中国之后依然甘心臣服突厥之下。李世民的出现,草原政治和农耕政治不仅达到了某种微妙的平衡,而且在他的统领之下有机的结合起来。当时的南方人将自己视为古典汉文化的继承者,他们认为北方人热衷个人交往,对礼仪和诗歌并没有充分的关心,在他们的眼里,能够从事诉讼,贸易,甚至上朝堂争辩的北方女子,是北方文化环境之下产生的悲剧结果。而作为汉人皇帝的李世民对于北方民族并不存在这样的偏见与傲慢,他既是一个接受了儒家经典和书法艺术的汉人皇帝,也是一个格外关心马匹和战斗技巧的草原领袖。

突厥的草原适合养马

公元626,第二次南犯的颉利可汗饮马渭水,兵锋直指长安城下,李世民带着六个随从“出玄武门,幸渭上,与可汗隔水语,且责其负约”,在接受了颉利可汗提出的和平建议之后,唐和突厥在第二天杀马为誓,停止了战争。就在突厥军队返回故土的第二年,颉利可汗遭到了下属的反叛,什钵必被派遣去平定叛乱,但是大败而归,气急之下的颉利可汗将他囚禁了一段时间。后来心怀不满的什钵必趁着雪灾袭击草原的空子,发动了对颉利可汗的叛乱。

接二连三发生内部变乱的突厥第一帝国,在唐朝军队的突袭之下一击而溃,而如何处理这些战败的突厥人成为了当时唐人的难题。李世民反对将突厥人送到南方使其成为农民,他主张将他们迁移到鄂尔多斯地区,分为众多小部落,选举五百突厥人自行管理,再另择一百位贵族到朝廷任职,五千多名突厥普通人到长安居住。这样的安置,使得唐军对突厥的战果得以巩固下来,李世民的广博胸怀也成就了他天可汗的美誉。在他的统帅之下,由汉人,突厥人等各族组成的军事集团将中国的边疆由长城内外拓展到了中亚地区。

天可汗李世民

可是李世民的出现总是带有偶然性的,就在他死后,带有突厥血统,崇尚突厥文明的李承乾并没有登上皇位,李承乾的没落也决定了唐朝再也没有可能出现第二位“天可汗”。继位的李治并不是一个强悍有力的君主,在他当政期间,以突厥人为主体的军功贵族惨遭汉人士大夫的打击和排斥,本来对唐朝亲和的东突厥,这时的不满开始逐渐加深。鄂尔浑的突厥记载中记录了他们发的牢骚:我们过去有的是帝国和民众,而我们的帝国如今何在?我们为之征战的土地是为了谁的利益?……说着这些,他们成为了中国皇帝的敌人。

在默啜的统领下,突厥实现了自己的重新崛起,建立起了突厥第二帝国。这时候他既拥有着长期任职长安,熟知唐朝内部结构的叛将暾欲谷,也碰上了因为政治纷争而无暇他顾的中原皇帝武则天。突厥的势力再一次强盛起来,默啜死后,唐朝和突厥战战和和,维持了东亚双霸局势二十年之久。

唐军

在《危险的边疆》一书中,作者一反传统观点,认为是在回纥的帮助下,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并彻底的消灭了突厥帝国。但无论怎么说,由于回鹘对突厥一系列战争的打击,突厥也正式淡出了东亚的历史舞台,而由唐,回鹘,吐蕃为主导的三国成为了接下来百年间东亚的主要局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危险的边疆——游牧部落与中国》【美】巴菲尔德,2011,江苏人民出版社,页187-192

《突厥史》,薛宗正,199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页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