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则被后世敬若“神灵”:为官47年,为民直言进谏,解决百姓困难

2020-07-26 21:09:24 作者: 胡则被后世敬

胡则塑像

胡则是北宋时期婺(wù)州永康人士(今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县),他为官四十七年,身为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的重要官员。他为国家立功,又为百姓做实事,最重要的是敢直言进谏。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作为,所以为百姓减少了许多实际困难,成为后世心中的好官。

要说古代直言进谏的官员,历朝历代就有很多。唐朝的韩愈为了受灾百姓能减轻税收,写《论天旱人饥状》上奏,不幸遭人陷害被贬。因为直言进谏导致情绪激动,把吐沫星子喷到宋仁宗脸上的包拯,就是一位我们非常熟悉且清正廉洁的好官。

胡则之所以被后世敬若“神灵”一般,主要是因为他“奏免衢(qú)、婺(wù)两地百姓身丁钱”,这一壮举改变了当时宋朝的税收政策。在胡廷直的《赫灵祠记》中有记“始公被天子知遇,申命进秩,乃奏免衢婺身丁钱,到于今受其赐。自公之甍,谋报无从,即弦诵之所,庙而食之”。因此当地百姓在胡则去世后,为他设立庙堂以此纪念,在今天浙江地区的胡公庙也是香火旺盛。

胡公庙北宋农业发展良好,也难以抵挡自然灾害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古代是重中之重。北宋时期农业的生产技术已经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范仲淹的《水车赋》中就能了解到“器以象制,水以轮济”,这是一种有车轮的简车,是专门用来农业生产的工具。还有在耕牛力严重缺乏的地区,北宋时期的政府部门,便大力推广“踏犁”这种人力生产较好的工具。

不仅仅在古代,现如今农业生产也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逐渐进步,会有许多农业生产的工具被机器所替代,可以节省不少人力资源。然而跟随时代变化的是科技技术,亘古不变的还是“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在宋太宗时期,就已经组织修筑长达六百里的堤堰,设斗门,引水灌溉,用来种植水稻,并且获得粮食的丰收。后来宋真宗时期又从国外引进非常有名的“占城稻”,作为极力推广的产品。

古代农业生产

北宋时期租田地的农民,在秋收之后可以留下种子,以及国家需要收取的农业税收。但要根据主要耕牛力是农民一方,还是地主一方,最后进行产量分成。不过后来随着北宋统治者对于土地管理的改变,“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导致土地买卖频繁。所以农民不再依附与地主的关系,只要少量购买土地之后,就能写上自己的名字,成为当时国家的个人税户。

话又说回来,古人对于农业生产固然看重,但结果成功与否还是要看天气的好与坏,也就是要看自然界“脸色”。经历干旱或是水灾,都会让农业生产的结果不堪设想。如果说自然界灾害对于古人来说是未知的灾难,那么国家税收就是固定的压力。农业生产的结果无论是好,还是因为灾害的影响变坏,都逃不过税收这一国家政策。

古代农业生产

在任何朝代,都会有农民经历灾害,或是受到压迫的时期。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位官员站出来,敢于为农民说话,争取利益,才能维护国家与百姓之间的良好关系。

不过有些为了保全自身的官员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在现如今来说,这样的官员就是“不作为”。因为国家的政策无法轻易变更,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丢掉官职接受被贬的命运。而北宋时期的胡则,就是为了百姓的利益,敢直言进谏的官员,成为了人民心中的好官。自然灾害压迫百姓,胡则为民直言进谏

胡则出生于公元963年,他年少文采斐然。二十七岁时已经考取进士,并且还是婺(wù)州有史以来第一位考取进士的文人。其实胡则的原名为胡厕,考取进士那一年被宋太宗御笔一挥,去掉厕字的厂,赐名为则。这也是他做官时,为国效力的第一任皇帝宋太宗。

胡则塑像

公元999年,三十七岁的胡则在贝州任命节度观察判官时期,朝廷安排上万的农民修筑贝州两县的城防,导致百姓苦不堪言。胡则身为贝州的官员,此情此景他都看在眼里,于是奋笔写书上奏。朝廷百官对于此奏的争议颇多,而胡则却极力的争取机会,最终皇上准奏。农民得到了解放,便各自回家种田去了。

而在公元1011年,四十九岁的胡则任田员外郎、铸钱监。这段时期的宋朝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而胡则开始思考国家经济的衰落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主动深入“矿井”调查、又走进市场调研,一次次明察暗访,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严重松懈,导致“矿难”接连的发生,官吏不作为又贪污腐败。于是他整治“歪风邪气”,不仅朝廷的收入回归正常,百姓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从上面不难看出,胡则既能为民着想,还能整治贪官污吏,而接下来的胡则又能顾全大局,为国立功。公元1019年,胡则已经五十七岁,任主管运输的转运使。那时候的琼海是番商经过的水路,他们却经常在那里搁浅。番商无奈只好请求琼州出钱帮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而胡则又一次站了出来,他以自身作为担保,请求朝廷“人有难,应相帮;远邻求助于大宋,置之不理,岂是大国风度焉?”。朝廷同意了这个请求,一年之后番商果然将帮助的资金十倍奉还。胡则也得到了朝廷的赞赏,因此为国立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