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门阀士族制度下,一个典型寒门子弟的辛酸奸谋仕途路

2020-07-27 09:58:48 作者: 西晋时期门阀

一、西晋门阀势力割裂寒门弟子的仕途之路

西晋时期,以权谋立国的司马氏为了防止自己家族重蹈曹魏的覆辙,大力提倡“仁孝”立国,推行“崇儒兴学”,通过大力推广儒家思想加强自己的皇权。

在人才选拔上,推行孝廉察举制,即主要通过举孝廉的方式选拔人才,有资格获得举荐的,都是地方儒生,通过乡里评议考试后录用。在立国之初,这样的措施确实有效,使得“门寒身素,无世祚之资”的寒族子弟得以晋升,保证了社会上下层的流动。

可是,由于司马氏是以臣子身份夺取曹魏皇权,在夺权过程中,依靠了不少门阀大族的支持,而夺权成功后,也依然要依靠这些门阀大族。因此,门阀士族势力获得大力发展,结果就是垄断了地方上举孝廉的途径,使得寒族基本被剥夺了上升通道。

于是,晋武帝司马炎又不得不大力实行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通过郡长官推选郡中正官,再由中正官对人才进行品级评选,之后上报州,由州都进行总评选即:

郡置中正,评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州置都而总其议。

九品中正制的目的,即把举孝廉的地方私家评议该由政府统管,达到“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目的。

如此一来,西晋的人才选拔就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举孝廉,一个是州和郡通过评议招为小吏,即“辟佐吏”。

可是,由于门阀士族的势力庞大,如此的评议还是无法为广大寒门广开晋升之门,使得寒门弟子无法得到升迁。

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到西晋后期,由于西晋政坛的动荡,导致“八王之乱”,使得朝廷,各门阀势力需要真正的人才为之服务,才给了寒门以出头的机会。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赵王司马伦身边的孙秀。

二、寒门子弟孙秀上升之路靠贵人

孙秀走过的路,是西晋典型的寒门弟子的真实写照。

也许孙秀的出身实在太低贱,以致史书中根本找不到他的家庭背景,可见记载的是他最初为琅琊郡内史潘芘身边的小吏。身为小吏的孙秀,却被潘芘支配给他儿子潘安做给使,也就是使唤的佣人。

孙秀是潘芘的小吏,可是却被潘芘指使去伺候他的儿子潘安。潘安虽然颜值高,却是个任性而情商不高的人。可想而知孙秀的境遇,被潘安打骂是家常便饭,于是,孙秀一直想摆脱这样的生活,他要出人头地。

孙秀出生寒门,他本人没有任何上升的关系通道,只能老老实实干工作,以工作表现来晋升。孙秀参加了一次对小吏工作进行评议的乡议,主持评议的是后来位列三公的宰相王戎和他的从弟王衍,这样的评议对所有寒门子弟来说都是一次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

王衍并没有看上孙秀,他打算不让孙秀通过。可是王戎看出孙秀是个人才,力劝王衍放孙秀一马。

王戎无疑是孙秀的贵人。因为对孙秀来说,这次的乡议确实是他命运的大改变,让他摆脱了潘芘和潘安,到了赵王司马伦麾下。

此后,孙秀依靠赵王司马伦的庇护,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仕途之路。

孙秀摆脱寒门的上升之路,是遇到了王戎这样的贵人,因此靠了一半的运气。

而孙秀也是有怨报怨,有德报德的人,待他日后发达时,朝中所有和他有旧怨的都被他诛杀,而王戎和王衍两兄弟却得到他不少照顾。

三、一个生死关,将有才华的孙秀变成了奸人

孙秀离开了让他郁闷的潘芘,转到了赵王司马伦麾下,可是他的路也走得异常艰险,因为他出身寒门。

司马伦是镇西将军,镇守关中。关中的氐、羌二族发生小规模叛乱,事情之初并没有引起司马伦的足够重视,待到事件闹大便越发不可收拾。为平息事件,朝廷免除了司马伦一切职务,用梁王司马彤取代。而在司马彤赴任前,身为宰辅的张华专门叮嘱司马彤务必斩杀孙秀,原因很简单:赵王是愚蠢的,一个愚蠢的人做不出什么坏事来,只是因为用了孙秀才使得氐羌二族造反,是孙秀带坏了司马伦,因此孙秀该杀。

张华此计,是在玩权谋的一箭双雕,既除掉了孙秀,又使得赵王和梁王二人结怨,利用司马氏之间的矛盾分而治之。

于是,小人物孙秀的命运,被无法自主的绑在了大人们的斗争上。

而梁王司马彤却不是被当枪使的人,他将消息透露给赵王,告知赵王,张华认为一切都是你手下人孙秀造成的,命我擒拿孙秀问罪,你自己先调查一下,然后告诉我,我好复命。

这件事虽然被赵王压下了,却不能不对孙秀的价值观有影响,他不甘于做人嫁衣,他要利用赵王在纷乱的局势下实现自己的抱负。

孙秀是被王戎看好的有才能的人,而这个有才华的人慢慢地变成了危险的人。

(孙秀)累官于赵国,以谄媚自达。即执机衡,遂恣其奸谋,多杀忠良,以逞私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