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代科举的流程:一名北宋失意考生的怒火,改变了殿试的规则

2020-07-17 01:11:39 作者: 谈谈古代科举

除此之外,举人在进京赶考的时候,可以到当地官府那里领取火牌,凭借火牌他便能在途径的驿站享受官府人员的待遇。但是最酷的还不是这个,举人进京赶考时乘坐的车上可以插一面书写着“奉旨会试”的黄旗。有了这四个大字,便会一路通畅,就连山贼也不敢抢劫,这是因为在古代抢劫赶考考生属于性质极其恶劣的重罪,一旦发生,官府便会严惩。

再来说说举人们在京城的赶考过程,举人们进京后,通常会住宿在客栈,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都看到过。在客栈复习一段时间后,便迎来了考试。

会试考试时,一场考试要连续考三天,这三天是不能出考棚的,因此考生必须自备油灯和饭菜。考完会试并被录取者,称为贡士。

流程三:殿试

宋代以前,并没有殿试这一流程,从宋朝开始才设置了殿试。殿试是在会试之后举行的,由皇帝主持,考完试后,皇帝钦点官员阅卷,但是前三名由皇帝选出。

殿试之后会放榜,按照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便是我们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只有三个人,他们被称作“进士及第”。二甲一百多人,被称为“进士出身”,三甲近两百人被称为“同进士出身”。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殿试的时候,已经不再刷人,所有的贡士最终都会通过,殿试的作用只是给贡士们排个名次。不过,在最初设置殿试的时候,可是要刷人的,但是宋仁宗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此后殿试便不再刷人。

宋仁宗时期,一名考生在殿试中被刷了下来,一怒之下投奔了西夏。我们也很理解他,毕竟唐朝时期并没有殿试这一步骤,而宋朝又多加了这一步骤,使得这些学子的“进士之路”又难了一些,也无怪他们生气了。

分配工作

考中进士后,迎接这些学子的便是璀璨的前途。三名进士及第,会被立即招进翰林院,状元担任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而榜眼和探花担任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进翰林院可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唐、宋、明、清的许多名臣都是出自翰林院。如张九龄、白居易、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

而二、三甲的进士们,会被再次挑选,有潜质的人可以进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其余人则是出外地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