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康初登皇位的宋高宗对李纲非常看重,言辞恳切地诏令李纲赶赴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侍郎。中丞颜岐强烈反对,理由是金国人不喜欢李纲,颜岐连上五道奏折,宋高宗不听。李纲在去建康的路上,颜岐把他的奏折给李纲看,希望以此阻止李纲入朝,李纲不为所动。李纲到了建康,宋高宗派官员迎接慰劳李纲,并设宴宴请李纲,李纲激动得流眼泪。李纲把颜岐的奏折给宋高宗看,宋高宗把颜岐贬到舒州做祠官。宋高宗赞扬李纲忠义智略,并且说想要让敌国害怕服从,让全国安宁非李纲出任宰相不可。
(李纲)
如此看重李纲的宋高宗为何只让李纲做了七十天的宰相?他们的分歧在哪里?
一,李纲为相之前提出的十件事。
李纲接受宋高宗的任命做宰相之前,向宋高宗提出了十件事,也就是十条政见,这十件事是:
(一),关于国家大事。这是李纲关于大宋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而提出的见解,重点是对金国的防御。他说:只有在能够守的基础上才能够战,在能够战的基础上才能够讲和。靖康末年,这些都没有。现在想战却力量不足,想讲和又不可能。不如先在国内进行治理,专门进行防守。等我们治理好了政事,振奋了士气,然后才能考虑发动进攻,复兴国家。
(二),关于巡幸。李纲说皇上的车驾必须到京城去一下,拜祭拜祭宗庙,安慰都城的人心。考虑到京城不能居住,所以只作为巡幸打算。从全国的形势看,能够让皇上居住的,以长安为最好,襄阳其次,建康再其次。这些地方都应该诏令当地的官府事先作好准备。
(三),关于赦令。祖宗登基即位的赦书,都有固定的格式。前天陛下的赦书是效仿张邦昌的伪赦书,像这样的赦书应该加以改正,以效法祖宗的成法。
(四),关于僭逆。张邦昌作为国家的大臣,在国家危难时,没有拼死保住自己的气节,而是借金国人的势力改姓换号,另立政权,应该明正典刑,以警戒后世。
(五),关于伪命。国家遭受劫难之后,很少有仗义而死的人,但接受伪政府的官爵,在伪朝廷委屈求全的人却不计其数。以前唐肃宗在平定贼寇以后,对于接受伪朝廷任命者定六等罪,现在应该效仿唐肃宗的做法,以鼓励士大夫的风气。
(六),关于战。国家的军事已经废弛很久了,士兵胆小懒惰,应该重新统一制定新的军纪,信赏必罚,以振作士气。
(七),关于守。敌人狡诈,必定还会再次入侵,应当在黄河、长江、淮河沿线,构筑防御设施,扼住敌人入侵的要道。
(八),关于本政。朝廷政出多门,政纪紊乱,应该将政权统一收归中书省,这样才能保持朝廷的崇高地位。
(九),关于久任。靖康年间,任免大臣太频繁,效果很差,对大臣应该慎重选择而长久任用,以督促他取得成绩。
(十),关于修德。皇上刚接受天命,应该更加讲求孝悌,注意恭俭,不辜负全国百姓的期望,实现复兴大业。
宋高宗同意李纲的意见,第二天,宋高宗在朝廷公布了李纲的建议,但没有把僭逆和伪命公开。僭逆和伪命是专门针对张邦昌和他的伪朝廷任命的臣子。张邦昌在宋高宗的大军讨伐他之前,主动派使者迎接宋高宗回朝,宋高宗没有回东京汴梁,在建康登基即位,张邦昌到了建康,在宋高宗面前恸哭伏地请罪,所以宋高宗原谅了他,说他知机达变,并且任命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又进张邦昌为太傅。
李纲不同意,他不肯和张邦昌同朝为官,他指出张邦昌不仅是僭位改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敌人撤退时,他不准勤王的军队追击敌人,他不仅仅是专权和不讨伐叛贼的问题。在李纲的坚持下,宋高宗把张邦昌和一干接受伪朝廷任命的臣子全部贬谪,张邦昌被贬到潭州,吴千干、莫俦等伪朝廷臣子全部贬谪。不久,宋高宗派人赐死张邦昌。
宋高宗答应支持李纲的十条建议,并且处置张邦昌等人,对靖康之难,能够保持气节的李若水、霍安国加以抚恤。之后,李纲接受宋高宗的任命为宰相。
二,李纲为相,锐意改革,主张重点防守,招抚两河义军,抵御金国军队的侵略。
(李纲)
李纲为相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实行对外抵御强敌,在内消除盗贼,治理军政,改革士风,充实国家财力,减轻百姓负担,革除弊法,裁减冗官,明确号令以感动人心,信赏必罚振作士气等策略,制定军法,改革军队编制等等,李纲的军政改革多达几十条。李纲希望治理好了政事,国力强盛时,再向金人问罪,迎回徽钦二帝。迎回徽钦二帝不是岳飞一个人独有的口号,李纲、宗泽等忠义之士都有这样的愿望。
宋高宗登基时,河北、河东有一部分地区被金国占领,还有一部分地区还属于宋朝。靖康之难时,没有被金国占领的河北、河东地区的老百姓没有归属感,很多人觉得自己被大宋朝廷抛弃,又不想投降金国,所以很多人沦落为盗贼,占领山头,建立山寨,组织兵马抗金。
在这样的形势下,李纲主张招抚他们,让他们归顺朝廷,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帮他们一把。不要等到他们粮尽力疲的时候被迫投降金国,成为金国侵略大宋的精兵。而且,河北、河东是大宋的屏障,保住了河北、河东,才能保住中原地区。所以李纲建议在河北设置经制使,选择有才能有谋略的人作为使臣,去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朝廷不忍心舍弃两河地区给敌国的心意。谁能够保全一州,恢复一郡,就让他作为节度使和防御使、团练使。就像唐代的方镇制度,让他们各自防守。不仅可以杜绝他们归顺敌人之心,还可以增加他们抵御敌人的力量,使朝廷永远没有后顾之忧。
宋高宗称赞李纲的建议,并且问谁可以选任为使。李纲推荐张所、傅亮。张所曾经在河北招募兵马十七万多人,声名响彻河北,李纲认为招抚河北非张所不可。
傅亮在靖康年间东京被围困的时候,曾经率领三万多人勤王,多次立下战功。李纲发现傅亮有智谋,可以加以重用,想借这个机会试一试他,所以李纲推荐傅亮为河东经略制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