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为什么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物质力量足够,但路径依赖无缘

2020-07-28 16:40:16 作者: 古代中国为什

中国的物质力量足以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但中国的路径依赖却只能与大航海彻底无缘了。

所谓大航海时代,是指15世纪末到17世纪,欧洲人通过贸易和殖民,发展新贸易秩序和发现新大陆的历史过程。大航海,是区分大陆时代和海洋时代的重要事件。以前,世界的角逐平台是大陆;之后,世界的角逐平台则是海洋。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人类从区域秩序发展到全球秩序,也就是现在的国际秩序。

大航海时代的中国,正处于明朝中期到清朝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在这段时间,中国的物质力量并不弱,陆地力量地面最强,海上力量也海面最强。

15世纪初,具体是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当时,郑和的船队规模,有两百艘大船。而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其船队规模只有三艘小船,无路是船数还是人数,根本就没法与郑和船队同年而语。所以,中国拥有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的物质力量。

但这里面有问题,决定了中国无缘于大航海时代。

01.帝国稳定的路径依赖

中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帝国。自己改朝换代不断,但这是跟自己比。要是跟欧洲比,中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集权帝国,而同时代的欧洲则是一群不稳定的封建诸侯国。但,就是因为非常稳定的这个路径依赖,使中国失去了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

郑和七下西洋了,然后呢?只是一逞帝国皇帝的英雄豪迈,这是好听着说,不好听地说就是中国雄主的自娱自乐。这还是对权力,对经济就只有伤害而无造就了,玩得是纯烧钱的游戏。

当然,明清也有海洋贸易。戚继光抗倭,但这个倭寇实际上就是海上的非法走私商人。那么,戚继光抗倭成功了吗?根本就不是戚继光把海盗倭寇打没了,而是开放海禁以后,非法商人变成了合法商人,海盗和倭寇自然就没了。所以,明清也有海上贸易,而且海上贸易也很繁荣。

大明海上贸易赚了很多钱,但这笔钱对大明帝国根本就产生不了多大作用。一个是收税太困难,大明是税人和税地的财政体制,而税商在制度上就玩不转,更别提税海贸了;一个是即便税商赚了钱,但跟税人和税地比起来,也不是一个量级。

所以,有海上贸易更好,但没有也不可惜。明朝是这样,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也是这样。而根本的原因就是大陆帝国的超级稳定性,根本就不会对海洋贸易产生足够的敏感和重视。

但是,同时代的欧洲就不一样了,一众小诸侯国从海上赚点儿钱,那就真的是钱了。于是,海上殖民、海上贸易这个赚钱模式,就有了批量复制的极大动机。然后,欧洲就在大航海这条路上狂飙突进了。

02.宗法共识的路径依赖

中华大帝国为什么超级稳定?简单说就是儒家菩萨心肠、法家雷霆手段,而底层逻辑则是宗法共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全部的权力关系和治理关系都可以追溯到这个逻辑起点。

于是,中国人搞海上贸易也是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

大航海时代,主要是殖民和贸易,但贸易才是根本,不仅能够带来利益而且能够建构秩序。海上贸易,就需要远距离的信用机制。你从日本运来一批白银在广州港登陆了,然后我不给你支付报酬怎么办?这就需要远距离信用机制发挥作用,传统时代的法律根本就不管用。明朝人和清朝人是怎么玩的?同乡关系、宗族关系以及妈祖的宗教信仰,靠的是这个。但这种信用机制却无法扩大化,只能限定在东亚和东南亚这片海域中。再远一点儿也不是不可以,但成本太高、不可测的因素太多。

但是,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建构的一套以普通法系为基础的信用机制,却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只要控制关键港口,大英帝国就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而明清时代的中国却做不到的。大航海在欧洲的持续发展,就能够发展出大英帝国的新秩序。但大航海时代在中国怎么发展,也发展不出这个新秩序。

而原因就是宗法共识的路径依赖,这套路径依赖在大陆是没问题的,但是在海洋就彻底行不通了。

03.大陆利益的路径依赖

对于海洋贸易赚来的钱,天朝上国根本就不在乎,因为大陆利益的土地、人口才是帝国最关心的。而为了维护这个大陆利益,往往就会轻易处置或牺牲海洋贸易。

首先是明初,朱元璋为了解决元末货币危机的问题,直接在传统时代搞出了计划经济。于是,大明初年就开始海禁。商业运转需要货币,但大明没有足够的白银当货币,那就干脆把商业给废了。这种做法很黄很暴力,但在明初却十分管用,朱元璋这个老农民硬是解决了元末货币危机。

然后是清初,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建立了一个覆盖整个东亚的海洋贸易帝国。巅峰时期,郑家有大小船只三千艘,还有一支20万人的军队。凡是在东亚海面上做生意的,都要向郑家交保护费。即便是当时的海洋帝国荷兰,要在东亚这片地方玩,也得向郑家交钱。

但是,郑成功却对抗满清。那么,满清是怎么办的?为了摧毁郑成功的海洋帝国,直接搞了一个迁海令,从山东向南到广东、沿海二十里内就不能有人,实施寸板不得入海。然后,直接把郑家海洋帝国给饿死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