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而英雄人物总爱说“英雄不问出处”。
在晚清那个混乱的时代,除霍元甲、黄飞鸿这样的英雄人物外,还有像大刀王五、燕子李三、杜心武等锄强扶弱的武林人士,为国人自强做着努力。
最近iqiyi独播的《大侠霍元甲》,让大刀王五这个名字又回响在了耳边,剧中大刀王五与霍元甲因谭嗣同意气相投结缘结拜。说真的,在鄙人心中大刀王五比霍元甲更厉害,而他的故事也很传奇,很有意思。
王五的名和字都是“子斌”,原籍关东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沧州。自己没有亲兄弟,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五,故称其为王五。他从小就生得比一般孩子皮实可以说是“钢筋铁骨”不为过,从小力气就很大,且又爱听些英雄人物事迹,促使他那颗侠义心肠蠢蠢欲动,对那些英雄人物心生向往。
王五自小丧父,其父死前将王五托福给了挚友震远镖局的当家人周亮。周亮膝下无子女,将王五视为亲儿子看待,教其习武学艺。天资卓越且本就跟父亲学过些武艺的王五,在苦练八年后本事相当了得,十八般兵器无疑不使得神出鬼没,起初因其喜用一对双钩,保镖过程中声名远扬,江湖中都称其为双钩王五。后又得山西老董真传,习得一路单刀,从此便叫起了大刀王五,不再叫双钩王五。
师父周亮死后,王五守丧尽孝打点好师母一家后便自立门户开了镖局。王五为人仗义好客,在江湖上结交一帮朋友,且由于王五名声好,因此镖局也跟着出名了。据史料记载,王五还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人,当甲午战争后,王五目睹了清政府的无能以及外国列强欺负很气愤。
当时清朝有一位叫安维峻的官员,痛恨李鸿章的卖国行为,他认为清政府衰弱与李鸿章有关系,于是就上书弹劾李鸿章。但没想到,安维峻不仅没弹劾了李鸿章,自己反而被清朝治罪,并被削职为民,发配到边关。王五听说此事后,亲自找到安维峻,帮衬接济了安维峻的妻儿老小,并承诺给他当保镖,甘愿护送安维峻到边关,也因此引火上身,留下祸根。
此外,谭嗣同也是大刀王五的挚友。谭嗣同年少气壮,生性极好武艺;人到壮年时又醉心剑术,凡是会武艺的人他都诚心相交。王五本有关东大侠的声名,谭嗣同与他意气相投。
戊戌年谭嗣同人在北京,一直抱着一个改良中国政治的雄心,其实在谭嗣同就义的前几天,王五人脉较广听说了慈禧太后的举动,赶忙稍信告知谭嗣同,并愿意亲自护送其去安全之地,但被谭嗣同以改革就要有人流血牺牲给拒绝了。谭嗣同被腰斩后,大刀王五更是痛苦了三天三夜,且因伤心独自离开了北京这块儿伤心地到了天津。
到了天津的大刀王五听闻了霍元甲的大名与事迹便前去拜会,二人彼此都是侠义心肠的人,见面后异常投契,王五佩服霍元甲的拳脚,霍元甲佩服王五的单刀。有意思的是两人在相交的半个月里都心怀推崇和客气的心里,始终不曾交过手。据当时知道二人本领的人评判,论拳脚,王五打不过霍元甲;论单刀,就是霍元甲打不过王五了。总之两个人在当时的声名和本领,没有能赛得过的。
后来义和团运动兴起后,王五又参与了义和团运动。我们都知道,慈禧老婆子一句话招来了八国联军,她还与义和团合作,鼓动他们与八国联军作对,但冷兵器如何对抗洋枪洋炮。当时王五也参加了杀八国联军的行动。由于王五的名气大,义和团的人都愿跟他干。但清朝政府迫于压力,又去镇压义和团。义和团既要面对八国联军,又要被清政府追杀,王五也成为清朝政府的追杀对象。清政府捉到王五后,送给八国联军,被八国联军残忍的杀害于前门外。当时八国联军还割下王五的头颅挂在城门上。王五的家人苦于没有王五的头无法安葬,这时王五好友霍元甲挺身而出,半夜时分把王五的头颅取下,并亲自主持了王五的葬礼。
当年,谭嗣同在行刑前仰天朗诵的著名诗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人说谭嗣同所说的那“两昆仑”,一个是指康有为,一个是指大刀王五。留下这首诗的谭嗣同虽没有注明那就是再说大刀王五,现在看来大刀王五是当得上“昆仑”二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