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纸币制度:古代纸币的发展与防伪,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2020-07-29 16:39:02 作者: 浅谈古代纸币

大家看古装电视剧时,经常看到演员们多是用铜钱,银两作货币使用,如果要买很多东西,那么得带一大堆银两出门,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由此一来,聪明的古代人便发明出了纸币充当交易货币,不过,纸币一般是大户人家才会用到。

纸币的由来与发展

纸币最先诞生于宋朝,北宋纸币被称为“交子”,南宋纸币被称为“会子”、“关子”。而宋朝则是纸币与金属钱币一起在市场上流通,纸币主要用作交易大宗商品,一般平民百姓是用不着的,他们主要还是用金属钱币。发行纸币也有一个风险——通货膨胀,这一现象,金朝较为严重。

纸币的诞生使宋朝经济高度发展,尤其是北宋,通过画作讲述北宋繁荣经济的便是最著名的《清明上河图》。

金朝、元朝、明朝、清朝也有一直沿用纸币制度。

金朝为了填补财政赤字,滥发纸币,造成极其恶劣的通货膨胀影响,底层人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后来金朝也被灭了。这个通货膨胀也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至于由金人后裔创建的清朝对纸币的使用也是十分谨慎,能不用就不用,就算迫不得已有经济危机要流通纸币,危机一过朝廷便会马上收回,不允许再继续流通。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普及纸币的朝代,朝廷规定民间只能使用纸币,同时先后七次下达诏令,改革币制,统一钞法。元朝作为对世界影响重大的朝代,它全面普及纸币使用,对周边许多国家与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不过元朝后期也因为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得很厉害。

明朝初年沿袭了宋元的纸币制度,跟元朝一样,用钞不用钱,禁止民间使用钱币交易。

明朝的纸币,首先在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纸币的名称叫大明通行宝钞。纸币的面额分为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每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

按规定,金银是不可以私下流通的,只能卖给官府领用纸钞,洪武十年规定,低于一百文数目的商品使用铜钱交易。

大明宝钞四周有龙纹,上面横题有“大明通行宝钞”六个字。花纹栏内两边各有四个字一行的隶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有钱贯的图样。下面则印明为中方省或户部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伪造者斩,以及告发者的赏银数目。末尾有洪武的年月日。

到了清朝,直到外国侵华期间才被迫发行纸币。清咸丰年间,外有外国的入侵,虎视眈眈;内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支离破碎。整个国家动荡不堪,经济萧条。为此,咸丰三年(1853)户部奏称:“两载以来,军需河饷糜帑已二千数百万两,以致度支告匮,筹划维艰。”为了应对这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清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措施。于是展开开征厘金、筹铸大钱,同时又以饮鸩止渴的方式于咸丰三年(1853)“五月戊申,始造银钞”,仓促发行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两种纸币。但危机一过,朝廷便马上回收纸币了,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古代的纸币如何防伪

纸币一旦在市场上流通,数量巨大,当时的科技并没有现代发达,没有油墨,防伪线等技术,那么古代人又是如何辨别纸币的真伪呢?

首先,古代跟现代一样,都是有专门发行与制作纸币的机构,官府负责发行,抄纸厂负责制作与供应,而制作纸币的纸则是选用官府指定的纸张——楮纸。

这种楮纸是由高级楮皮制造而成,不是人人都可以买到,购买需要经过官府批准,同时,为了防止专业人员参与造假,不仅“遣官治其中。”还有官员提出:“造会子者二百人,放作则散处于外,稍久则兑卖名役,恣其自便,诲其为奸。”建议:“宜置营区聚老而后代,死而后收。”

其次,官府下发纸币时,自上而下在省府县处都会再盖一个章。到最后纸币发到钱庄时,纸币上已经一堆印章了,钱庄还要再盖一个,这么多印章,造假成本也是很高的。

除了层层相加的印章,纸币上的精美图案也是防止伪钞的关键。为了避免有心之人刻意仿造,这些图案通常设计得很复杂,就算是圣手书生也很难模仿。

例如宋朝纸币上的图案多是以花草树木,鸟儿,房屋为主,这也是和当时社会环境有关,因为宋朝以描绘花鸟图闻名,纸币图案的制作也沿用了这个习惯。

不过到了元清时候,纸币的图案改变了许多,相比起宋朝的要更加复杂,例如多了一些边框等等,纸币图案的变化主要还是取决于当时社会环境。

最后,纸币上的防伪工作做完了,在法律上也要下点功夫。严厉的法律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例如元朝在纸币显眼处印上了一句警示语:“伪造者斩”。清朝也有严格规定:凡是出现伪钞案,凡起意者、雕板者、印钞者、抄纸者、项科号者、收买颜色物料者,“具是同情伪造,皆合处死”。

纸币的诞生促进经济发展,也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我们现在在用的钞票,不过纸币容易制作,制作成本低,也是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填补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自纸币发明以来,许多朝代也有在沿用,苦的是当时的平民百姓。它的作用有利也有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