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哪些思想学派?仁义儒家,无为道家,慎战兵家

2020-07-29 17:46:45 作者: 战国时期,有

导语:战国时期,有哪些思想学派?仁义儒家、无为道家、慎战兵家、谋略纵横家

笔者在前几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在马陵之战受到重创后,国力衰弱,面对强大秦国、楚国、齐国,不得不频繁主动采取合纵连横活动,依附强国而生,确实取得了成效。魏国成为各诸侯国合纵连横中心,原因有很多,其地缘环境是四战之地,这里交织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矛盾,加上魏国最先强大时,东征西伐得罪了周边大国,当国力衰弱时不得不采取此战略在狭缝中生存。

但是,笔者认为,魏国纵横家还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例如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纵横家等影响,那么这学派思想有哪些特点呢?

儒家“仁义”主义,“仁义”是儒家邦交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遵守“仁、义、礼、信”等伦理道德原则。

《孟子》记载,对于邦国关系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而“仁义”则是“天下顺之”的法宝。

孟子思想,要想天下顺之,必须以“仁义”治之,正所谓“仁人者天无敌于天下”;在孟子看来,只要遵循“仁义”的原则,拥有应变能力,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可以做到和睦相处。孟子曾向齐宣王展示两种邦交方式,大国以“仁”对待小国来换取小国百姓对大国的尊重与敬仰,从而使两国关系和谐友好,能够实现双赢;反之,小国要想长久生存下去,唯有审时度势,以“智”取与大国相处。

孔子提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邦交理念,孟子继承了这个理念,孟子认为人性是本善的,因此孟子极为反对霸道,主张推行王道,“王道”和“霸道”只有一字之差,但霸道主张“以力服人”而“王道”是“以德服人”,其效果有天壤之别,基于此种理念,孟子在军事上是典型的保守防御型,提倡推行仁义,“保四海”“域民”“固国”“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像文王这样仁义之师必将受百姓欢迎。

荀子是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的观点与孟子“人性本善”不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主张国家之间要靠礼法来约束。

《荀子集解》荀子认为“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荀子认为,强国对待弱国时,不恃强凌弱;荀子不主张一味地用武力征服,一旦用兵可能对自己造成损耗,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是这个道理,荀子认为征服天下的关键靠仁、义、威的王道而非用兵,用兵的关键在于民心。

道家无为主义,战国时期道家主要继承人是庄子,他批判以仁义为指导思想的儒家学说,庄子认为“仁义”之道并不符合人的本性,儒家提倡的只是以功利为目的“假仁假义”,儒家的仁义只是对于胜者而言。

《庄子集注》记载“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凡事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应民意,他认为最理想的诸侯国邦交状态就是国家互不往来,互不侵犯。

墨家“兼爱”主义,墨子所创立的墨家与儒家在战国时期并列为“世之显学”,墨子身处乱世迫切希望一个和平安稳的生活环境,墨子外交和邦交的目标就是结束乱世。墨子认为乱世形成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不相爱”,诸侯国之爱自己的国家,不爱他国,因此为了本国的利益而攻击他国;因此墨子提出要天下“兼相爱”,若天下都兼相爱,则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和平共处,家与家之间不相乱,也没有了盗贼,君臣父子都能守君臣之道和孝道,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大治。

墨子认为国与国的邦交原则,就是平等互爱,不管是天下之人还是天下之国家都是平等,要一视同仁。

《墨子校注》记载“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长幼贵贱皆天之臣也”

墨子认为,邦国之间要“不相攻”大国不欺负小国,出大家不乱小家,在邦国交往中要做到互惠互利,既要保护自身利益,又不能损害他国利益,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做到互惠双赢。

此外,墨子的非攻思想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只是反对不义之战;墨子所说的“非攻”是一种积极军事防御态度,他反对因私利而进攻他国,却提倡防守他国进攻。若是不义之战,当小国、弱国受到攻击的时候,其它诸侯国有义务伸出援手。若是利国家、利百姓、利万民的正义战争,墨子还是支持的。

法家“耕战”主义,法家主张以“力”支撑外交,以战去战,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生活在战国乱世的法家奠基人商鞅,他深知诸侯国之间关系基本特征就是“战”,因此商鞅外要义就是“耕战”。“耕”就是提升国力,一个国家对外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弱国无外交。在外交战略中,商鞅重视“战”,认为战争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是其万古不变的规律。

商鞅认为“战”还可以在外交中获取实际利益,保障国家生存权力,也是提高国家地位最直接最有效手段;他还认为,战争可能会造成生灵涂炭,缺也是一条通向和平统一之路。

另一个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其外交思想内涵更为丰富。韩非子提出“人性好利”的观点,人皆因利而聚。

《韩非子集注》记载“彼民之所以为我用,非以吾爱之为我用者也,以吾势之为我用者也。”

韩非子认为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的争夺,他提倡在战争中以武力取胜,然而武力的胜利必须靠强大的国力为后盾,因此韩非子重视国家实力建设,只有富国强兵,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韩非子并非主张穷兵黩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