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爷桓温出征,因士兵传令失误攻灭一个国,纳妾又形成一个成语

2020-07-29 22:16:45 作者: 驸马爷桓温出

东晋时期,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并存,曾经的统一王朝,已经成为昨日辉煌,东晋的皇帝们有心一统北方,却无力回天,数次派大军出征北伐,最终功败垂成。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却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历史。皇亲国戚驸马爷

晋穆帝司马聃在位期间,当时的北伐名将桓温接掌荆州兵马,控制了长江上游的兵权。在任命桓温,交付他兵马大权的时候,丹杨尹刘惔曾急忙对皇帝进言,说“温不可使居形胜地”,言外之意是说桓温有野心,怕他谋反。

但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对桓温的才华认可,将兵权交给他,这里面也与南康公主司马兴男下嫁桓温有关系,桓温多了一个驸马爷的身份,是皇亲国戚,自然受到司马家的信任。

不过这位驸马爷桓温,确实如刘惔所言,他能力出众,却极富野心,不得志便罢了,如今手握重兵,自然就要图谋未来,而他选定的一个“垫脚石”,便是巴蜀的成汉政权。刘惔力挺桓温

桓温之所以做这个选择,是因为他知道“时(成汉皇帝)李势微弱”,所以他才起了“立勋于蜀”的想法。

桓温想要攻蜀,受到很多人的阻挠,都认为巴蜀易守难攻,一时不克,便会全军覆没。桓温想利用巴蜀建立功勋,反对的话自然听不进去,这时候江夏相袁乔却极力支持桓温,他认为成汉已经腐朽不堪,只要精兵一万,趁敌不备,速攻成都,一举可成。

桓温一心想要伐蜀,听到袁乔这么说,当即拍板二人带兵伐蜀,一边向朝廷申请伐蜀,一边不等朝廷回复就带兵出发了。

在当时的朝廷眼中,桓温的这一次出征行为,显然太过鲁莽,因为巴蜀的成汉皇帝李势虽然昏庸,而且其内部也腐败不堪,但是巴蜀是历史上有名的“易守难攻”之地,想要以一万奇兵取胜,胜算其实并不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并不只是文人的夸张之词。

事实也是如此,想要以一万精兵出奇制胜的想法太过天马行空,桓温也是立功心切,做了这个并不稳妥的决定。然而,曾经劝皇帝小心桓温的丹杨尹刘惔,这一次却一反常态,在满朝文武都认为桓温必败的时候,刘惔却破天荒地认为桓温一定会赢。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晋书》

刘惔对桓温的信心来自哪里,史料中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也没有可靠的推理来源,笔者这里认为,刘惔既然曾经劝皇帝小心桓温没被皇帝采纳,也因此无故得罪了桓温,他很可能借此机会,缓解他与桓温之间的矛盾,万一桓温真的大胜而归,他也好避免未来被桓温清算,一旦桓温败亡,他也没什么损失。

笔者之所以认为刘惔其实是在趁机讨好桓温,那是因为桓温此战确实如满朝文武所料,陷入苦战,他虽然最终取得胜利,也是因为运气好,侥幸取胜,所以,刘惔的推理根本没有根据,他很可能就是在投机。传令失误攻灭一个国

驸马爷桓温带兵出征巴蜀,成汉皇帝李势早早就得到消息,派出将领李福、昝坚前往迎击桓温的晋军。没想到的是,昝坚所部人马竟然与晋军部队走了个“擦肩而过”,等到他反应过来回师的时候,桓温已经带兵杀到成都城下了。而李福则被晋军击败。

即便如此,成汉皇帝李势聚集残部,在与桓温的决战之中,还是将晋军打的大败。桓温心里开始发慌,在败军之际下令撤退,结果传令兵慌忙之中,却将撤退的信号传达为进击的鼓声。本来溃败的晋军竟然鬼使神差的拼命冲锋,凭借勇猛的士气一举攻下成都,最终李势投降,成汉国灭。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晋书》

如果昝坚没有错过晋军,这将是一场包围战,桓温必败无疑。然而天意弄人,造化弄人,这一战的胜利,让桓温地位和声威空前,灭亡一国,立下大功。而刘惔也有收获,他被天下人认为具备超人的判断力,让他的名气也随之大涨。

桓温的这一次胜利,为他后来成为权臣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桓温真是一个具备大气运的人。纳妾形成一个成语

桓温攻下成都之后, 李势投降,被封为归义侯,桓温纳了他的妹妹为妾。桓温此举确实算是大胆,因为他可是驸马爷,他的妻子是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司马兴男,这位公主可不是软弱可欺之辈,一听说桓温出去大胜仗,还纳了一个妾回来,当时就怒不可遏,满身杀气的去见那位妾室。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世说新语》

司马兴男“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然而这气势汹汹的一伙人,见到那位妾室的时候,却一个个都傻眼了,因为那位妾室皮肤白皙,长发及地,而且见到杀气腾腾的司马兴男,也并不慌张,而是徐徐地说道:“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

人家说得很清楚,做桓温的妾室,不是她自己的意愿,要不是国破家亡,她也不愿意来到这里,今天如果被她杀了,也正好解了她的苦。

一番话下来,拿着兵器的司马兴男,一下子被感动了,甚至上前去抱住了这位小妾,可怜兮兮的说道:“阿妹,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意思是说,我看你都觉得可怜,何况恒温呢。这里也是成语“我见犹怜”的出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