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的连环反应,一大将被冤杀,另有一人含恨而终

2020-07-30 15:37:21 作者: 诸葛亮死后的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死前托孤于诸葛亮,从此诸葛孔明开始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之路。

诸葛亮生前,虽然蜀国人才凋零,在军事实力上落后于魏国,但诸葛亮为光复汉室,数次发动针对魏国的北伐战争。只可惜因痛失街亭、军粮不济等各种原因,几次征讨均未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苦心经营羸弱的蜀国十一年,终于也心力交瘁,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在世之时,可谓集蜀国军政大权于一身,无人不服。诸葛亮一死,蜀国大臣们就陷入到权利的争夺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征西大将军魏延。

魏延虽然在战场上勇猛过人,但性格孤傲,因此在蜀国树敌多人,而这其中他又与长史杨仪关系最为恶劣,有势同水火之势。诸葛亮生前,虽察觉二人的关系不睦,但他非常珍惜二人的才华,常在中间进行调解。

诸葛丞相的面子,魏延和杨仪还是卖的。但在丞相死后,两人立刻就互掐起来,争相表奏对方谋反。最后的结果是得到多数人支持的杨仪胜出,两军大战,魏延落败,其人在被马岱斩首之后,三族也遭杨仪下令诛杀。

除魏延外,李严也是诸葛亮病逝后的“受害者”。刘备临终之时,托孤于两位大臣,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李严。

李严在刘备生前,就已经表现得性格孤傲、目中无人,常与同事、下属发生争执,刘备死后,李严更是沉溺于对权利的追求中。诸葛亮北伐前,让李严守汉中,李严不从,相反要划出五个郡作为巴州,让自己出任巴州刺史,同时又劝诸葛亮受九锡之礼,进爵称王,诸葛亮自然一件都没有答应。

不过在面对李严的贪心之时,诸葛亮也没有做绝,先后提拔了李严、李丰父子的官职,主要是寄希望北伐能够顺利进行,故委曲求全,借此人事调动稳定了成都大后方的朝堂局面。

但就是在诸葛亮最在乎的北伐之事上,李严出了差错。建兴九年(公元231)春,诸葛亮二出祁山,本可一展抱负,却被李严延误了军粮的运送,而被迫撤军。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李严为了推卸责任不断寻找借口,甚至在刘禅面前表奏批评诸葛亮的北伐之举。诸葛亮为北伐之事操碎了心,最好的一次机会毁在李严之手,却反遭对方诋毁。实在不愿再与李严这样颠倒是非黑白的小人共事,诸葛亮一怒之下,将其贬为庶民。

李严虽然成为了普通老百姓,但却一直期盼着诸葛亮能有朝一日重新启用他。没想到3年过去了,李严没等到重新征召自己的机会,却等来了诸葛亮的死讯。想着朝中新的权力斗争形势,李严明白自己已绝无再被重新启用的机会,内心激愤不已,于诸葛亮病逝、魏延被杀的同一年,含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