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打扮起来有多用心?商代“妇好墓”竟然有近千件首饰

2020-07-30 15:34:00 作者: 古代女人打扮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这没什么可说的,珠宝首饰对每个女人来说都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虽然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讲究快捷高效,但对于妹子们来讲,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为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花几个小时那可能都没问题,男人是不是想不通?想不通就慢慢想,也没几个不开眼的敢在这个方面给女朋友提意见。

现在的美女人化妆可怕,那古代呢?呵呵,古代更可怕,现代毕竟生活节奏快,即使是女人也没那么多时间打扮,所以这方面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是在古代那个慢节奏生活当中,女人们有的是时间慢慢磨(当然,这里说的是富贵人家,穷苦人家就算了)。

北宋司马光在《西江月》写道: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描绘了一个温婉似水面容姣好仪态万千的女子形象。这里宝髻即是在髻上鬓间,缀以花钿、钗簪、金玉花枝等饰物。古人信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头发长度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长。

那这么好的头发可不能浪费了,于是女子们梳各种各样的宝髻,有飞仙髻、凌云髻、随云髻、凌虚髻、回心髻、惊鹄髻、朝云近香朝云近香髻、等等,听着这些名字都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当然不论什么类型的发髻都需要发饰来固定和装饰。

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有骨笄、陶笄、蚌笄、玉笄等,笄身以圆柱形居多,笄首纹饰各异。除了固定发髻和发冠之外,还用于礼制。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妇好,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好墓于1976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发现,出土骨笄499件,内夔头形的35件,鸟头形的334件,圆盖形头的49件,方牌形头的74件,鸡首形头的2件,笄帽圆形薄片下有矮座的2件,屋顶式头形的3件。玉笄28件,绿松石笄2件,骨制贴绿松石薄片1件。

就连坟里面都埋了上千件首饰,古代妹子也是不遑多让啊…

商代妇好墓玉笄

秦汉以后,笄被叫作簪,簪也在簪的基础上发展。女人们对于这种东西那可是要求极高,所以簪的种类也是非常多,唐代可用玳瑁、玻璃、琉璃等贵重材料制作,宋代以金银珠翠为主,及至元明清时期,纹饰更加多种多样,簪首刻成花草虫鱼、凤凰孔雀、吉祥器物等形,有錾花、雕花、镂花、盘花及镶嵌和点翠等工艺。其中,点翠是将翠鸟亮丽的蓝色羽毛镶嵌在金属打造的图案底座上,一般是用于凤簪上的凤尾部分,装饰在发髻上时好似凤鸟立于发梢,扇动羽毛,栩栩如生,光彩夺目。

当然了,古代直男们能不能区分开这些…那我就不知道了,现在分不清口红色号的不也大有人在吗…

唐代著名的《簪花仕女图》,宫女们的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配以金簪装饰,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

清朝时期点翠技艺已达到鼎盛时期,《雍正十二美人图》中清宫贵族女眷的日常穿戴中都可以看到头上的珠钗点翠,可见当时点翠首饰的流行程度。

簪除了做发饰之外,古时亦可用作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女子若收下男子赠送的发簪,表示已约定终生。

而双股簪又叫钗,用来挽住头发。有了首饰,插法也要注意,可横插,可竖插,可斜插,也可自下而上倒插的。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钗音同拆,有离别之意。古时有分钗赠别的习俗,情人各执一股为纪念。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更是千古绝唱,让人嘘唏不已。

唐代银鎦金钗

除了这些外,还有一种“步摇”,《释名·释首饰》解释:“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曳”。步摇是在发簪或发钗上缀上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饰物,走起路来,随着步履的颤动,珠玉会自然的摇曳。古时规定女子端庄大方,举止温柔贤淑,若动作幅度过大,头顶步摇花枝乱颤,毫无美感,形象尽失,故步摇又称之为禁步。

唐代四蝶银步摇,寓意福气重重迭迭连绵不尽之意。

此外还有华胜,这是指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贵妇人一般用于装饰前额上的头发,以华丽著称。

篦梳,又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用以梳发保持头发干净整齐,刻上纹饰插于发间,不仅达到美观的效果,若发现两鬓头发松落,取下篦梳,挽起鬓发,随时保持妆容得体。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梳背,你看看这首饰的历史都到什么年代了,良渚,感情自打有了文明,妹子们就爱打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