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天寒地冻,俄国的历代统治者,却为何坚决不放弃该地?

2020-07-31 08:57:57 作者: 西伯利亚天寒

引言16世纪起,随着俄国对外靠扩张步伐的加速,广袤的西伯利亚,逐渐为俄国所占领。对于俄国而言,西伯利亚既是苍茫辽阔的“陆上殖民地”,又是意义重要的“东方领土”。那么,俄国若失去西伯利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征服,源于16世纪中叶。1547年,伊凡四世在莫斯科确立了沙皇制度,并且在国内推行杜马制、射击军制、特辖军制等制度改革。轰轰烈烈的国内改革,又刺激了俄国对外扩张的欲望。16世纪中后期,俄国统治者指使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哥萨克、破产农民、武装商人等阶层向西伯利亚方向开拓。西伯利亚大部分原住民社会组织落后,根本无力抵抗俄国。所以到17世纪时期,西伯利亚已基本被俄国吞并。

在占领了西伯利亚后,俄国在当地设立了“西伯利亚衙门”,并通过组织移民、流放犯人等形式,向当地输送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人口,以稀释当地土著的人口比例。19世纪以后,俄国又在西伯利亚开辟了大量城市,并修建了贯穿欧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数个世纪的经营建设,俄国对西伯利亚的控制已经相当牢固。那么,俄国倘若失去了西伯利亚,则会面临什么后果呢?

第一,直观影响,疆域面积大幅度缩水,国力削弱。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曾经指出:“领土的广阔,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俄罗斯的政客们也曾指出:“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对于俄罗斯而言,西伯利亚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非常广阔;而俄欧地区面积只有300万平方公里,与西伯利亚相比明显较小。自雷帝伊凡以来,俄国的历任统治者基本都谋求扩张,自然不会放弃辽阔的西伯利亚。

一个国家疆域面积的大小,不仅是这个国家财富多寡的体现,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中、美、俄三国,都是因为拥有幅员辽阔的面积,方才具备实现崛起的资本,从而长期在国际舞台上居于领先地位。对于俄罗斯而言,在拥有西伯利亚的情况下,它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综合国力雄厚;而如果失去了西伯利亚,俄罗斯的领土就等于损失了70%以上,综合国力会下降好几个档次。

第二,潜在影响,能源供应和经济生产能力减弱。西伯利亚虽然气候严寒、冻土广布,但各种资源却非常丰富。雷帝伊凡时代,莫斯科的毛皮商们,正是依靠贩卖西伯利亚的貂皮,方才完成了原始积累,并且间接推动了沙俄的扩张。19世纪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后,西伯利亚的煤、铁、油、气等资源,更成为了推动俄国工业化的“推助器”。所以,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才说:“俄罗斯的强大,在于西伯利亚的富饶”。

西西伯利亚地区,集中了俄罗斯最大的油田(秋明油田)、俄罗斯最主要的煤产地(库兹巴斯煤田),这些资源产地,为原苏联和俄罗斯输送了数量可观的能源,为俄国的工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同时,西西伯利亚的下塔吉尔、鄂木斯克等城市,还是俄罗斯极其重要的武器装备生产地。由是观之,俄罗斯如果失去了西伯利亚,那么不仅能源供应将被大幅度削弱,而且重工生产能力也将遭遇沉重打击。

第三,军事影响,失去重要的战略后方,抵御外敌的能力遭受削弱。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曾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我们已无路可退,因为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但通过苏联版图可以发现,即便莫斯科、列宁格勒失守,苏联也不至于“无路可退”。因为乌拉尔山脉以东,就是广袤的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苏联红军完全可以此为基地,通过源源不断地征发兵力、征集物资,来同德军进行持久消耗战。

此外,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存在的另一层意义,就是充当了苏联的装备生产大后方。中亚暂且不谈,就以西伯利亚为例。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迅速组织起庞大的人力物力,将欧洲地区的工业向东迁移。仅战争开始的头三个月里,苏联就向西伯利亚等地转移了1360个大型工厂,包括钢铁厂、坦克厂、机械厂等。苏德战争趋于白热化后,西伯利亚的工厂向前线输送了大量的装备,最终促使苏军获胜。

结语总体来说,作为俄国东部之边疆的西伯利亚,其面积之辽阔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对于俄国来说也具备相当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当然,以上几点,只是笔者个人的浅显见解,大家如果有新的观点,可以在下方补充。

参考资料:《俄国史》、《征服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