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家现在对《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已经耳熟能详了吧?这可是原著中经典中的经典,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知道大伙看出“赤壁之战”中的两处疑问没?
这两处疑问,一个是关于数学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天气的问题。而且两者之间也有共同点:都是诸葛亮去“借”东西。或许你已经猜到了,有疑问的就是“赤壁之战”中的精彩片段——“草船借箭”和“借东风”。
现在你可能又有疑问了,这两个故事多精彩啊,有什么疑问呢?不必着急,咱从头说起、听我慢慢道来。
按照原著中的时间顺序,咱第一个先说说这“草船借箭”,先来个“剧情回顾”:
话说公元208年,刘备和孙权结成同盟,抵抗曹操的侵犯,两军在长江两岸对垒。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来给孙权帮忙。谁知道孙权手下的“三军总司令”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因此总是找事儿刁难他,甚至想害死他。
这天,周瑜命令诸葛亮在10天内造出10万支弓箭,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却说:“操(曹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表示只需3天,就能“造好”10万支箭,而且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当时一听就乐疯了,心想:“今天小亮子是吃错药了啊,他这次死定了!”其实,诸葛亮已经想出了对策。
三天内,诸葛亮瞒着周瑜,准备了20艘船。每艘船的两侧都绑了1000捆稻草,并用青布围上。第三天夜里,变天了,大雾弥漫。诸葛亮将船划到曹操水寨前,擂鼓呐喊。诸葛亮猜测曹操性格多疑,在雾中看不清楚状况,肯定不会贸然出击。果然,曹操下令放箭乱射,并没有派兵出击。没用多久,船上就插了10多万支箭,诸葛亮满载而归!
故事结束了,问题也来了。其实,问题是几个数学计算题。
先来算“草”的重量。原著中,每艘船上1000捆稻草。假设每捆重250克,那么20艘船上稻草的总重,是5吨!要想瞒着周瑜弄到这么多的稻草,恐怕比10天造10万支箭更难吧。
而且稻草上还要围上青布。假设船长10米,这样,每艘船围一圈需青布约为20米,20艘船总共需要400米。如果把青布的宽度也考虑在内,当时布宽不到90厘米,就要再翻1倍,即800米,才能把约有一人高的稻草捆围起来!在物资缺少的战争年代,诸葛亮哪弄来这么多青布?!
接下来要计算“借箭”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原著的描述是:诸葛亮用长索将20艘船首尾相连,一字排开,当船一侧的稻草被箭射满时,就调转船身,让另一侧也被射满。书中描写得很精彩,但要实际操作起来,那可就不好说了,为什么呢?
首先,曹操的弓箭手“约一万余人”,假设每个人射1支箭要5秒钟(实际操作中这个时间会更短),万箭齐发,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能把10万支箭射出去。就算有一半的箭偏离目标,那么最多也就2分钟左右,这个时间那可是相当短。
其次,为方便计算,依旧假设“借”了整整10万支箭,平均每艘船上5000支。每支箭重50克,每艘船上弓箭的重量就为250千克。再加上每艘船上的30名士兵和1000捆稻草,还是假设,士兵平均体重60千克,每捆稻草0.25千克。这样算下来每艘船在“借箭”时搭载的重量肯定超过了2吨!这个重量那可是相当重。
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控制好这么重的船身,不仅调转船身的时间很难把握,而且难度也很大,因为20艘船是连着的呀。如何避免船因负重过多而倾覆,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弄不好就掉江里喂鱼了!
这些“数学题”,大家算过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B
让各位久等了!上回书说到,诸葛亮三天内“造出”了10万支箭。周瑜看了之后,气疯了!但大敌当前,他也不好发作,只得暂时作罢。
接下来,咱继续说说“赤壁之战”中第二个有疑问的故事——“借东风”。这个问题,大伙可能想过:“东风”真的是诸葛亮“借”来的吗?
“剧情回顾”:
冬天到了,“赤壁之战”还没结束,战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曹操这边,为了克服他们北方士兵晕船的劣势,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了起来。周瑜和诸葛亮了解到这些之后,同时想到了用“火攻”。但“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南风耶?”(曹操语),冬天很少刮东南风的。当时周瑜的营寨在南岸,用火攻的话说不定还会烧到自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想到这个困难,竟然担心得卧病在床。
这时,诸葛亮来看望周瑜,说:“小瑜子,别担心,我能‘借’来东风!”周瑜听了,一下子就坐了起来,虽然他半信半疑,但为了打败曹操,也只好听诸葛亮的。
随后,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建了一座“七星坛”,自己在上面披头散发,手持长剑,赤脚“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大反攻开始!战争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曹操大败而归。虽然周瑜在进攻的同时,没有忘了派人去杀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早就被赵云接走了,周瑜气得干瞪眼。
战争的结果很简单,但过程却很复杂,特别是诸葛亮“借”东风的过程。如果你真以为“东风”是诸葛亮“借”来的,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