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古墓曾出土过玻璃杯?形状和现今类似,材质却有天壤之别

2020-07-20 17:44:29 作者: 战国时期古墓

文|飞鱼说史

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其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

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各种各样难以理解的事情。

当我们在揭开一个一个谜底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和敬畏古人的智慧,甚至有些东西的存在,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时代的局限性。

世界奇迹

比如说,被现在誉为世界奇迹的古建筑,它们是如何建成,古人又是如何突破当时时代限制而完成的,至今仍是迷雾重重。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古建筑,而是一个极其不起眼的“水杯”。

为何说这个水杯不起眼呢,因为它和现在家里用的水杯的形状很类似,如果把这个杯子“扔“在大路上,或许只有捡垃圾的流浪汉会投去些目光,其余人怕是连捡起的欲望都没,当然那些反感乱丢垃圾的文明人,也会捡起,不过最终也会投进垃圾桶。

那么这个杯子为何又和”奇迹“沾上关系呢,因为它产生的年代并不是现在,而是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战国水晶杯

战国时期的古墓真的曾出土过玻璃杯?当然是真的,只不过形状和现今的杯子类似,而材质却有天壤之别,因为它的材质是水晶。

本篇飞鱼就来说说关于这个神奇的杯子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杭州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水晶杯。

1990年10月,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一座破旧砖瓦厂的工人在周五挖土烧砖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不大的洞口,这些工人感觉到了此洞的非比寻常,于是上报政府部门,这引起了当地人的重视,尤其是考古专家。

经过考古专家清理和发掘,断定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由于保存完好,让考古专家特别兴奋,由于半山镇经常发现秦汉的古墓,这也让考古专家认为,这个墓必定不是单一的,其背后或许会有古墓群。

古代古墓

基于这层认识,考古专家对这座古墓的周围进行了勘探,果真就在附近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墓,当工作人员对这座大墓发掘时,没挖掘多深,泥土中就闪出了星星点点的亮光,一个和现在形状类似的”水杯“就正式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由于这个杯子和现在水杯的形状很类似,一部分人就把其当成了现在的玻璃水杯,更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盗墓者遗留的,并非是古物,但经过鉴定之后,专家得出了答案,这个杯子非盗墓者遗留,实为战国时期珍品,它的材质为水晶。

一整块水晶打磨成的旷世奇宝。

既然确定了这个杯子是战国时期的古物,材质又是水晶,而水晶在地质学上属石英,硬度为摩氏7度,可以说用刀子都是画不出痕迹的,但水晶硬不代表不脆,所以水晶又属于易碎物品,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人究竟是怎么把一整块水晶打磨成”水杯“的呢?

其实这个战国水晶杯主要运用的是弧面打磨和抛,对于玉器加工工艺逐渐走向成熟的战国时代,这些工艺已经变得不再难如登天,如果使用金刚砂类的物质作为中间介质,对其进行加工还是可行的。

此水晶杯亦为文物

只不过这是现代对于水晶完成加工所用到的工艺,至于古人是否是如此制造,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根据现今的理论,进行推测。

不过尽管如此,战国水晶杯的出土,还是加深了现在人对于古人智慧的佩服程度,不过最让现在人佩服的是战国水晶杯的形状,竟和现代人所用的玻璃杯极为相似,这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一种必然呢?

战国水晶杯的背后。

用水晶制造杯子,在现在人看来,完全是不能想象,首先是水晶的价值,其次用它喝水,万一失手打碎了,这也不是闹着玩的啊,那么这个战国水晶杯真的是古人用来喝水的吗?

其实未必,根据李海主编的《杭州古玉》中,我们可以得知,古人认为嘴里含上冰冷的水晶能止渴,所以先辈以水晶制杯可能并非纯粹出于实用,除了受财富占有欲支配外,或许还有某种信仰寄托。

战国水晶杯

也就是说,战国水晶杯其原始的用途可能并不是用来喝水的,而更代表的是一种信仰,很可能是王室祭祀或者一些重大场合才会用到的。

不过这个水晶杯其背后还有一些至今无法弄懂的东西,浙江省地矿厅曾表示中国找不出这样的高纯度水晶,那么这块水晶是从哪里来的呢,此外,战国水晶杯上宽下窄,内部手是无法进入的,那么杯子内壁是如何打磨的呢,至今仍是迷雾重重。

飞鱼说: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战国水晶杯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足见这个水杯的价值之高,现在一直被杭州博物馆珍藏,被誉为”镇馆之宝“。

不过,用水晶制作的杯子,并非只有中国这一个战国水晶杯,近年来在中国展出的阿富汗文物中,就有公元一世纪制作的水晶杯,但它与战国水晶杯比,高度只有一半左右,足见我国这个水晶杯的重要程度,所以把其列为禁止出国展览的名录中,也正是基于它的重要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