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皇帝被俘那些事儿——同样被俘,命运却相去甚远

2020-07-21 13:18:56 作者: 说说皇帝被俘

帝王是历史中曝光率最高的角色,其一举一动都对国家和百姓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那些有特色的皇帝也更容易被人记住。不论哪朝哪代,皇帝的住所大多被严密守卫着,想要刺杀一般很难,在一定程度来说,皇帝的安全还是有保证的。

不过在特殊时期,皇帝可能还会有性命之忧,甚至有的还不如百姓。我国自古皇帝的平均年龄大概只有39岁,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89岁,最短的是汉殇帝刘隆1岁。有的时候皇帝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好,这个职业死亡率奇高、压力山大,且有很多死于非命。

甚者还有一些皇帝有着奇葩经历,改编成电视剧都不用改剧情。好比南唐后主李煜和明英宗朱祁镇,都是比较郁闷的君主。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死,另一个能平安回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煜对大宋有一定威胁,杀朱祁镇对瓦剌没有好处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命曹彬开始了征讨南唐的战争。战事很顺利,1年之后,李煜宣告投降,至此,南唐灭亡,李煜成为亡国之君。史料记载“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

仁慈的赵匡胤并没有杀掉李煜,而是给李煜封了官职,让他在京城做官。“可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仍封违命侯。”当然了,这些官职大多没有实权,李煜基本上也是被软禁在了开封。

这说明李煜对北宋还有一定的威胁,南唐虽然灭亡,但其影响力和号召力还在。宋太宗赵光义的心理则相对阴暗,他对李煜这种潜在的威胁比较在意,所以最后李煜死得不明不白。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瓦剌俘,这是大明最尴尬的时刻,皇帝被俘朝廷无主,好在有于谦、孙太后等人拥立朱祁钰为皇帝,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瓦剌俘虏朱祁镇,本来是个好事,还有可能勒索到巨额财富。然而也先的美梦还没有醒,大明就换了皇帝,而朱祁镇成了一文不值的太上皇。假如也先杀掉朱祁镇,反而对大明很有利,明廷就可以摆脱朱祁镇这个包袱,但对瓦剌则百害而无一利。

也先留着朱祁镇,对他们更有利一些,好歹是个太上皇,不是普通人。且留着朱祁镇还能缓和双方的关系,最后也先把朱祁镇顺水推舟的送回了大明,做了顺水人情。

北宋是统一战争,瓦剌是来打草谷,战争的目的不同

赵匡胤入侵南唐是统一战争,但凡统一战争必定全力以赴,因为假若失败可能有性命之忧。当时北宋只是个小政权,假若其统一过程中遇到挫折,那么大一统王朝就实现不了了,其可能就作为五代之后的一个另一个小时代而已。

并且北方还有北汉和辽国的威胁,周边同样不太平,一旦出现双线作战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举全国之力进攻南唐,势必要克之。而瓦剌进攻大明则不同,也先作为瓦剌的首领,他很清楚双方的实力差距,土木堡之变只不过是大明犯下的一个小错误。

也先发兵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抢东西,毕竟草原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且他们也缺少手工业,到大明抢东西是无奈之举。打草谷也是瓦剌的老行当了,抢了就跑也是他们一贯作风,这次是撞了大运,才俘虏了大明的皇帝陛下。

南唐是被灭国,大明则国力尚在,两者所处的环境不同

抓李煜的时候曹彬还是以礼相待的,“八年冬,城陷,曹彬等驻兵于宫门,煜率其近臣迎拜于门。”不过毕竟还是亡国之君,此时的李煜也是极其痛苦的。崇祯帝在亡国之时,在煤山自缢而亡,可见亡国之君是无脸去见列祖列宗的。

既然国家都没有了,作为国君那意义何在?赵匡胤因为仁慈才留了李煜一条命,赵光义赐毒酒也无可厚非,你连老家都没有了,更没有靠山,那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李煜也只能书写一篇篇诗词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和悲哀。

凡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必定实力对等,澶渊之盟的签订就是如此。萧太后孤军深入宋境,多次战役受阻,损兵折将。而看似强大的真宗皇帝赵恒,亲征澶州,心中也有畏惧,于是乎两国握手言和,这就是实力对等的结果。如果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为何宋辽打了40多年战争,也无法分出胜负。土木之变的大明则不同,上承仁宣之治,且在永乐年间,朱棣就曾横扫瓦剌,瓦剌实力也已大不如前。公元1449年的大明尚处于治世,国力正是最强盛的时候,军队战斗力同样比较强。

土木之变的结果源自王振的胡乱指挥,而并非军队战斗力差,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种说法并不为过。王振葬送的是二十万鲜活的生命,正统十四年八月朱祁镇被俘,十月就爆发了北京保卫战。史料记载“壬子,诏诸王勤王。丁巳,诏宣府、辽东总兵官,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巡抚及募兵御史将兵入援。”

短短两个月时间,于谦就调配出20万兵力守卫京城,并且辎重粮草准备充足,虽然瓦剌骑兵的战斗力很强,才6、7万人,但20万人背城而战,总归是有一战之力的。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跟于谦、石亨等人的才能是分不开的,但总归要跟综合国力扯上关系。

如果没有大明几代经营的强大国力做支撑,再厉害的于谦也不可能守住北京城。瓦剌为何不敢处决朱祁镇,因为大明的实力就在那摆着,自己稍微衡量一下就清楚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