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对东欧未来的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沙俄的政治格局也被改写

2020-07-21 14:29:00 作者: 此战,对东欧

十七世纪前叶,立陶宛联邦与沙俄之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沙俄为了夺回属于曾隶属于沙皇俄国的斯摩棱斯克悍然发动武装侵略,可以说,这场战争对东欧未来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争期间,参战双方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均引进了西方科技,不过,事实表明沙俄军对新式装备的适应力不如联邦军。因此,双方在对等装备的条件下,联邦军队的战斗力更胜一筹。影响了这场战争走向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当时沙俄所倚仗的炮兵部队缺乏机动性,没能在开战后第一时间抵达战场中枢——斯摩棱斯克。正是沙俄炮兵部队不能及时部署,以至于,波兰骑兵抢占了先机,切断了沙俄军的补给线。

我国有句老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沙俄失去了补给来源,所以,他们的后勤根本无力支撑这场长线作战。沙俄战败以后,按照国际惯例,自然要推出一名“替罪羊”给立陶宛联邦及国际一个交待。最终,沙皇政府敲定,由沙因及主战指挥官父子出面顶罪。最终,这三人被判处叛国罪被处以极刑。

重新回溯到战争爆发之初,诱发这场战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一切还要从1632年波兰国王过世说起。

由于,老国王临终前并未钦定继承人,人民为了推选一位统治者而组织了大选。最后,上任国王的儿子获得最多的票数,顺理成章地子承父业,成为新的波兰国王。

波兰统治阶层的更换备受瞩目,所以,波兰周边的国家都在密切关注选举的动向。起初,因为波兰内部形势比较复杂,许多邻国都认为波兰当局会延期选举,所以,他们在外交场上进行了种种试探性的交涉,就是为了试探延期一事是否属实。

在此期间,瑞典国王派遣使者抵达奥斯曼及沙皇俄国,就立陶宛联邦问题进行了磋商,最终,三方决定联合进攻立陶宛联邦,发动斯摩棱斯克战役。战争爆发之初,立陶宛联邦根本没做好开战的准备。当时联邦可直接调度的军队还不到三千人,而斯摩棱斯克的守军更是不足五百人。最悲剧的是,联邦边境的守军大多是从未上过战场的志愿军。很显然,从兵力的对比上联邦处于绝对的劣势。

当联邦获悉沙俄准备入侵后,立即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征兵。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联邦招募了近五千名新兵及若干常备军和志愿军。同年五月,联邦参议院再次拟定扩招军队,然而,此举却遭到指挥官的反对。指挥官认为,如今联邦的兵力已足够抗衡沙俄联军。由于,俄罗斯在战争之初向西顺利推进,收复了一些早年被占领的土地。所以,沙俄当局认为此时的联邦由于国王刚刚过世,正处于衰落期。

错误的判断导致沙俄没有等待两名盟友——奥斯曼与瑞典,而是选择了单独行事。在俄军来到了斯摩棱斯克后,与守军进行了一场恶战。这场激烈的武装冲突使双方均死伤惨重。由于,沙俄采取了抢攻的战术,以至于,1632年十月初沙俄便夺取了斯摩棱斯克的一小半城镇和城堡。当月28日,沙俄集结了附近的所有兵力,对斯摩棱斯克发动了总攻。

在沙俄发动进攻之前,联邦士兵已在此做好了防御准备,他们修建了巨大的要塞和高耸的围墙。为了突破防线,沙俄人挖空了围墙的地基,致使一整段围墙轰然垮塌。由于,俄军的攻势太过猛烈,不少联邦新兵都打起了退堂鼓,大多数人都做好了向沙俄投降的准备。不过,这一切都被次年二月的一支奇兵改写了,这支立陶宛军队深入敌后,击破了俄军的后防线,并掠夺了大量沙俄的物资。

随即,沙俄的补给线遭到联邦椎管奥伦达伦科的突击。在等待支援无果的情况下,俄军的战场优势每况愈下。因为,此时的沙俄属长线作战,所以,断绝了供应与补给的俄军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形势逆转后,联邦军队成功包围了俄军,随时准备给予俄军致命一击。被逼无奈的沙俄当局最终决定签署投降协议,从斯摩棱斯克撤兵。战争的失败让俄军失去了大量火炮,战后俄军士气低迷。

当然,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后果远不止此,这场战争使沙皇瓦迪斯瓦夫退位,沙俄的政治格局被改写,这是只是后话了。

参考资料:

【《戴维斯·欧洲史》、《斯摩棱斯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