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汉景帝对于刑狱确实是非常谨慎,力求宽松刑罚,让百姓少遭牢狱之苦。
贾谊画像
其次,文景二帝普遍实施重农政策,着重发展农业政策。汉文帝采纳贾谊以农为本、富安天下的建议,并且亲自耕作为百姓作表率,他下诏曰: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以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以劝之”。
随后,汉文帝又采纳晁错的建议,准许民众以粮食来买爵、赎罪,进一步刺激农业的发展,使得当时出现了“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熟且美,则民大富乐”的大好局面。汉景帝同样继承了汉文帝鼓励农耕的政策,他指出: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
晁错提出重农政策
在汉文帝与汉景帝重农政策的鼓励下,汉初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汉书》的记载:
“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愧辱焉。”
不仅从政府到百姓都十分富裕,而且社会风气也大为改善,可以说为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全面强盛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史记》史料
再次,汉文帝和汉景帝普遍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不仅大量地裁撤政府中的冗员冗职,而且还多次下令削减甚至免除百姓的赋税和徭役。公元前167年之后的十二年中,汉文帝统治下的农民便再也没有交过任何租税,极大地减轻了普通农民的负担。《史记》记载: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值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从司马迁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汉文帝的惠民政策是在自己节约的基础上作出的,作为帝王,汉文帝可以抛却自己的奢华享受,将恩惠施于民众,确实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文景之治下的农业发展
最后,文景之治期间,人才的选拔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汉文帝确立了一种将选举与考试结合起来的新的选官制度,选拔了大量出生平凡的贤良之士进入宫廷,这批官员为文景之治的缔造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仅如此,汉文帝还鼓励臣子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表达出来,好的便立即采用,即便不好的也不会批评,史载“每朝,郎、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汉文帝甚至还下诏征求普通官吏以及百姓的意见,例如,汉文帝曾经下诏: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也”。
可见,汉文帝确实十分渴望征得各方的意见,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自己的统治。
汉文帝头像
结语
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之所以能被称为“文景之治”,之所以能使得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很大一个原因便是这两位皇帝都采取了宽松的、让利于民的政策,使得普通的百姓能够在一个压迫较少、剥削较少的环境里进行经济建设和生活。而汉文帝和汉景帝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贾谊和晁错的“仁政”思想的影响,当然也有来自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文景之治这样为政宽松的朝代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大多数的封建帝王总是想着建功立业或是奢靡享受,而这两者都需要大量的钱财,钱财只能通过赋税徭役从百姓身上榨取,因而百姓的生活自然艰难。文景之治这样的局面,确实是中国古代所少见的,这要得以于汉文帝与汉景帝两位帝王,也要得益于贾谊、晁错等一批大臣对于两位帝王的积极影响。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