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6年,在位二十四年的赵肃侯去世,赵国的重担就落在年轻的赵武灵王(赵雍)身上,此时他年仅15岁。 赵肃侯在世时,赵国国力逐渐强大,取代衰弱的魏国扛起三晋向外扩张的旗帜。 当他去世后,魏、楚、秦、燕、齐五国以吊丧的名义纷纷派使者赶赴赵国,最关键的是,每个人身后都跟着几万军队。
对于一个刚刚即位,而且年仅15岁的新君赵武灵王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如果处置不当,轻则弃城丢土,重则家毁国灭。在这场危机中,赵武灵王临危不乱,轻松化解了五国军队的威胁,初次体现了他的能力。 赵武灵王是如何做到的?
主要分为四步:
首先,赵武灵王下令全国处于戒严状态,这是为了限制五国间谍在赵国搞破坏。 特别是赵国的四大重镇,代郡、太原郡、上党郡、邯郸实行军管,并且储备人力物力,准备随时战斗。
其次,赵武灵王派出使者携带重金出使韩国和宋国,使赵、韩、宋三国结盟,从地理上看,三国成品字形结构。 如此一来,魏、楚、秦、齐四国处于多方受敌的被动局面,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再次,赵武灵王派出使者贿赂越王、楼烦王和中山王,让他们的军队分别在楚国和燕国的后方搞破坏。 虽然不会有多大的威胁,但是会牵制楚国和燕国的精力,让他们没办法全力以赴地攻打赵国。
最后,赵武灵王站在道义的制高点,痛斥他们趁人之危,有失信于天下人。 随后严正声明,允许各国使者进入邯郸吊丧,但是五国军队一律不准进入赵国境内。 看着赵国四处都是兵士,人人都拿着刀枪,五国使者知道捡不到什么便宜。 何况五国联军是利益驱使,它们并非铁板一块,相互之间也有恩怨。 于是都打消了偷袭赵国的念头,纷纷退兵回国,少年君主经受这次考验后一举成名。
还有只要说起赵武灵王,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 ”胡服骑射”。 通过军事变革,对内加强了王权,赵军战斗力猛增;对外消灭中山国,击溃林胡、楼烦二族,占据大片领土,使赵国一跃成为一流强国。 《史记》有记载, ”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
关于胡服骑射的改革是成功的,其所以能成功,一是由于赵雍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对此认识明确,决心大,措施得力;二是由于在社会系统中,这毕竟只是一个单项改革,不是过分复杂,尤其是,这一改革不牵扯人们的实际利益,不至于反对势力矛盾激化,被人们彻底接受的余地更大些。
赵雍以极大的胆识进行了军事、民俗方面的改革和政治上的革新,赵国的气势为之一新,正当他怀一腔壮志要吞并强秦、威服列国时,却不慎酿乱丧生,他虽为赵国训练出了一支可与秦国相周旋的军事力量,但年幼的惠文王赵何缺乏父亲那种坚毅果敢、英勇善战、胆略超众的军事才能,无法很好地利用这支力量,使赵国在天下纵横策略交织、秦国兼并之势未完全形成的时期,失去了对外发展的最好时机。赵雍在内乱中死了,他留下了赵国历史上的千古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