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顺宗本纪》出宫女三百人于安国寺,又出掖庭教坊女乐六百人于九仙门,召其亲族归之。
《顺宗实录》出后宫并教坊女妓六百人,听其亲戚迎于九仙门。百姓相聚,讙呼大喜。
罢五坊使,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是小使臣的宦官,他们经常勒索百姓。
《顺宗实录》上在春宫时则知其弊,常欲奏禁之。至即位,遂推而行之,人情大悦。
而且王叔文并未拉拢藩镇,如果说他是奸臣的话,但凡聪明点,他都可以借助藩镇的实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只要给藩镇利益,让各地藩镇支持自己,那么王叔文的地位就很那被撼动,可是王叔文没有。
《新唐书.李实列传》诏书蠲人逋租,实格诏固敛,畿民大困,官吏皆被榜罚,掊取二十万缗。吏乞贷豪厘,辄死。按之无罪者,猥曰「死亦非枉」,复杀之。专以残忍为政。顺宗在谅暗,不逾月,实杀数十人于府。贬通州长史。
李实是皇朝宗室,因为唐顺宗是减轻百姓赋税徭役的,也就是休养民生的国策,“诏二十一年十月已前百姓所欠诸色课利、租赋、钱帛,共五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一贯、石、匹、束,并宜除免”,可是李实却不听诏命,仍然肆意强征百姓赋税,结果被贬斥,别说这是唐顺宗自己干的,不都说唐顺宗自己不能理政了吗?不是说王叔文所代表的革新派掌权了吗?难道是唐顺宗绕过了革新派贬斥了李实?
《顺宗实录》刘辟以剑南支度副使,将韦皋之意于叔文,求都领剑南三川,谓叔文曰:“太尉使某致微诚于公:若与其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用,某亦当有以相酬。”叔文怒,亦将斩之,而执谊固执不可。辟尚游京师未去,至闻士谔,遂逃归。
如果王叔文死心塌地的想要结党的话,此时正是拉拢刘辟的好机会,没必要和刘辟闹僵,除非王叔文是一个很笨的人,而且还权倾一时,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设?要知道当时革新派却的就是军权,能有外藩支持自己也总过没有好吧。
而要说对军权的掌控,王叔文是想要夺回当时能战且可受朝廷调配的神策军军权的,神策军即可守卫长安,也可征讨藩镇,是唐王朝想要复兴必须掌控在君主手里的军事力量,可惜当时的神策军主要掌控在俱文珍所代表的宦官集团手里,唐中晚期,为何宦官可以威胁皇权,就是因为死抓住了神策军的军权。
在王叔文眼见革新派备受打压之时,把目光放在了神策军的身上,的确掌握了神策军,就能最大程度缓解革新派遭受的压力。
《旧唐书.范希朝列传》帝悦,拜右金吾卫大将军。王叔文用事,谓其易制,用为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屯奉天,以韩泰为副,因欲使泰代之。会不能得神策军而罢。
范希朝也是宿将,是有威信掌管神策军的,为何没能得手呢?其中肯定有俱文珍的从中阻挠,毕竟神策军中高层军官大多和其亲近,所以范希朝没有机会接管神策军,但这就是问题啊,神策军应该听命于帝王而不是宦官啊,王叔文就算当时名声不好,但是也是以皇帝名义行事,神策军为什么要听从于宦官的?说王叔文结党,你宦官太过染指军权是不是也很不妥?
有意思的是,在王叔文想要夺取神策军军权后不久,俱文珍代表的宦官集团,就联合保守势力加上藩镇开始“逼宫”了,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历史记载中没有这么写,但是在掩盖也没用,唐顺宗开始让太子监国掌权,处理国事,之后退位,自己成了太上皇,革新派尽遭贬斥,王叔文被贬后还被杀了,唐顺宗在唐宪宗继位后不久也挂了,虽说历史记载上是病死,但是给人的感觉总有种阴谋论的感觉。
按理说唐顺宗应该是很反感宦官的,在德宗病重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顺宗实录》二十一年正月朔,含元殿受朝。还至别殿,诸王亲属进贺,独皇太子疾不能朝,德宗为之涕泣。悲伤叹息,因感疾,恍惚日益甚。二十余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朝臣咸忧惧,莫知所为,虽翰林内臣亦无知者。
《旧唐书.顺宗本纪》德宗不豫,诸王亲戚皆侍医药,独上卧病不能侍。德宗弥留,思见太子,涕咽久之。
《新唐书.顺宗本纪》德宗不豫,诸王皆侍左右,惟太子卧病,不能见,德宗悲伤涕泣,疾有加。
最有争议的是唐顺宗之死,在唐顺宗让出皇权之后,俱文珍所代表的一派也是很快清算了革新派,两件事也算是同时进行,问题是,俱文珍及其背后的那些人,你可以说唐顺宗是被王叔文蒙蔽的,怎么可以让其交出皇位呢?虽然历史记载中唐顺宗是自愿的,但是作为一个做了25年太子的人,作为一个懂得隐忍的人,为的不就是能够有朝一日登上皇位吗?
翻看唐顺宗的太子生涯,历史上记载很少,值得提的是,他的皇后,也就是唐宪宗的生母,当初是唐代宗的才人,也就是唐顺宗爷爷的女人。
《旧唐书.后妃列传》顺宗庄宪皇后王氏......后幼以良家子选入宫为才人,顺宗在籓时,代宗以才人赐之,时年十三。
之后自己的儿子被父亲德宗看重,被德宗收为儿子了,没错,唐顺宗有了一个儿子出身的弟弟。
《旧唐书.德宗诸子列传》文敬太子謜,顺宗之子。德宗爱之,命为子。
自己的皇后,爷爷赏的,自己的儿子送给爹了,历史记载中,也只是记载了唐顺宗在当太子的时候和德宗顶撞过一次,为的是宰相的人选,所以说,可见唐顺宗的25年太子生涯过的是很谨慎的,处处小心,不然他也不会坐稳太子之位,当然他也是幸好没碰到玄宗那样的父亲。
25年的等待,加上他继位后,其施政策略也能看到他是想有所作为的,但是却莫名的让出了皇位,虽然是中风了,但是不代表脑子不清醒,而后当上太上皇也没有想到清福,元和元年就挂了,最有可能的是,俱文珍等人逼其退位,毕竟人家掌管着神策军,那时宿卫长安的北衙禁军主力,而且他还有一个更想办事的儿子,唐宪宗,可以把这段历史变局看作是,俱文珍所代表的守旧派和希望夺权的唐宪宗一拍即合,轻松将革新派排挤出朝堂,并让唐顺宗让出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