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故事:科举与判词的繁荣

2020-08-02 22:15:09 作者: 法史故事:科

瞿同祖《法律在中国社会中之作用》一文,曾引法国人爱斯嘉拉的话说,中国考试制度摧残了专门人才,阻碍职业法学家之成立。其实,即在宋元之际,人们就已认识到这种选才方式的弊端。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举官》中说:“今主司之命题则取诸辟书曲学,故以所不知而出其不备,选人之试判则务为骈四俪六,引援必故事,而组织皆浮词。然则所得者不过学问精通,文章美丽之士耳。盖虽名之曰判,而与礼部所试诗赋杂文无以异,殊不切于从政,而吏部所试为赘疣矣。”

在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曾引一首徐大椿的《道情诗》,道尽了以八股取士的可笑之处:

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两句破题,三句承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样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晚清的屈辱现实使得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社会要变革,而废除八股取士尤为当务之急。龚自珍那首《己亥杂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德宗接受袁世凯、张之洞等朝臣“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的建议,颁布谕旨,次年起,一律停止科举考试。至此,实行了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科举制度尽管弊端很多,但事要两面看,至少,唐代的科举试判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朝野上下的制判风尚,也因此催生了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判词的繁荣。前人尝感叹:如果“士人平日不读律,一旦作官,对于律例茫然一无所知”,便不可避免。作为后人的我们则要说:如果只读律而不习制判,一旦入职,能写出好的判词,也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