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维儒:还原汪曾祺笔下的文学地理和旧时足迹

2020-08-03 03:20:19 作者: 姚维儒:还原

汪曾祺文化街区近日进驻了一家玉石古董店,里面琳琅满目都是珠宝玉器、奇形怪石和紫砂茶具。店主眉目清秀、文质彬彬,一身浅灰色中式扣袢的衣服非常得体,似文化人,更像居士。我上去攀谈,一问姓胡,大名士荣。我接着问胡才元是你什么人?他答是家父。这么说来,“王二”正是他的嫡亲外公,他与王正亮是表弟兄。

胡士荣在家排行老八,人称“八子”。他自承祖业,干起了烹饪,在省、市、县级的烹饪大赛中都获过大奖。他先接手一家饮食店,办起了“同兴楼酒家”,后来被饮服公司外派到北京理工大学做厨师,接着被招至外交部生活服务处,后又被外派到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做厨师。

大淖位于高邮城北。当年,大淖河边有炕坊、蛋行、草行、陆陈行、八鲜行,甚至还有粪行。汪曾祺先生小说《异秉》里王二的薰烧作坊、连万顺酱园店位于河边草巷口中段,往南是小说《徙》中汪厚基的家,东边是俞元泰炕坊、东玉堂浴室,它们构成了草巷口大淖区域的基本格局。

汪曾祺先生的家与大淖相隔一街一巷。街是东大街,巷是草巷口,属于大淖周边。他的父亲汪淡如开中药房兼行医,一度失去工作。一个职务为街长的人对汪淡如百般刁难,强迫他干脏活累活。也是基层干部的阎世俊看不下去,当面指责街长,不让他继续为难汪淡如。

阎世俊与汪淡如是忘年交,俩人有共同爱好,曾经一起拉胡琴、唱京戏。以后一遇风浪,阎世俊都明里暗里保护汪淡如。后来汪淡如与几位民间医生一起成立十六联诊所,算是有了稳定工作。1981年汪曾祺回故乡,曾专程拜访阎世俊,向他表示感谢。阎世俊今年96岁,比汪曾祺小4岁,精神矍铄,耳聪目明。

草巷口北边的人家姓侯的居多,他们中有的靠肩膀吃饭,也有的与挑箩把担、引车卖浆者有较大的区别。侯姓人家重视教育,他们中有人自己开了私塾馆。这些人的子孙,有米厂的管事,有车行的老板。

草巷口北的北窑庄则是姓李的多,大都很穷。李家人怎么会世代都穷呢?那时候的人,很自然地想到看风水。风水先生的解释是李家的桃子被猴(侯)吃了。于是李家人在大淖河东岸砌了土地庙,与侯家形成一个屏障。也巧,此后李姓人家逐渐富裕起来,而侯姓人家则有衰败的迹象。侯家人想拆除土地庙,为这事两家还打过官司——那是100多年前的事了。

汪曾祺父亲的一个朋友是善因寺住持铁桥,即小说《受戒》里石桥的原型,一个洒脱不羁的大和尚。善因寺在高邮庙宇最大、庙产也最多,原住持是铁桥的师父指南。指南把善因寺交给铁桥,自己舍大庙入小庵,到三圣庵去了。三圣庵位于草巷口北端,大淖河西岸,门前有三棵参天大树:两棵古柏,一棵钻天榆,环境幽静。指南相貌清癯,神色恬静,是个戒行严苦的高僧,曾于佛舍利子前燃二中指以作供养,由此有“八指头陀”的称号。

文并供图/姚维儒

在外交部工作期间,钱其琛部长与他合过影。在阿尔巴尼亚期间,唐家璇部长访问阿尔巴尼亚,在接见使馆主要工作人员时就问大使:“小胡为什么没来?”大使派车将胡士荣夫妇接来。

前后六年的特殊经历,让胡士荣的眼界大开。在外工作期满回国后,正遇上社会的下岗浪潮,他没向公司提什么条件,只要求将“五柳园”的注册商标给他。他先在南海五区办起了“五柳园饭店”,后将文游中路行政中心附近一处两层框架结构的房产买下,最终将“五柳园饭店”的招牌挂到了这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因患糖尿病,休业转租给别人。

1991年10月,汪曾祺第三次回家乡高邮。他妹婿赵怀义决定在家里办家宴招待汪曾祺夫妇及亲朋好友。要办高规格的家宴非得找厨师不可,找来的大掌勺就是胡士荣。汪老特为胡士荣题写了“同兴楼酒家”五个字,是苍劲古朴的隶书体。

我问他为什么又干起珠宝玉器行当,这与厨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啊!他告诉我,在北京的日子里常逛寺庙,冥冥中感觉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日后他常阅佛经,慢慢悟觉佛教的理念。至于做玉石,权当消遣,并不想在上面谋什么利。与之交流中,他时不时会说出几句妙言警句,有睿智的气息。人很低调,似乎把人生看得通透了。

分手时胡士荣递给我的名片上写着:以石会友,雅玩益寿。这八个字应该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现在他选择与汪老为邻,也符合他的人生理念。

《鉴赏家》叶三有原型

小说《鉴赏家》写“全县第一个大画家季匋民”,还塑造了叶三这一独特的“鉴赏家”形象。《鉴赏家》中的季匋民与果贩叶三结为至交,同室论画,视为知己,地位的悬殊并未影响他们的交流。

季匋民的原型是高邮人,原名王甄(1894~1940),字陶民。王陶民出身名门望族,8岁开始临摹学画并临帖习字,是传统的水墨画家。当年曾闯荡上海滩,任新华艺专国画系主任和上海美专国画系教授,兼任上海《美术生活》周刊特约编辑,与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王个簃、周碧初、刘海粟等著名画家或共事,或交往。但他始终自命清高,未融入上海主流画界,后因得罪吴昌硕等人,不得不返回故里。但汪曾祺父亲汪淡如对他的画十分欣赏,并与之交情笃深。

高邮文化学者朱延庆日前告诉我:“《鉴赏家》里的叶三也是有原型的,人称陈侉子,江苏涟水人。他的儿子陈广元住在人武部附近,手上应该有王陶民的画,不过几年前陈广元去世了。”朱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寻访兴趣。

陈广元一直在武宁乡任教,平时也喜欢写写画画。陈家老宅在察院桥6号,目前是陈广元的大女儿家蕙一家居住。此房三大间,堂屋开了个后门直通玉带园绿化带,环境不错,堂屋西板壁上挂有陈广元的两幅水墨画。

家蕙告诉我,其父陈广元去世已经9年,享年85岁。爹爹叫陈宝贵,由涟水来到高邮,先拾荒,后做水果生意。他们全家1969年下放到三阳公社,第二年爹爹身体不好,被他们接到乡下,不久就病故了,去世时70多岁。小脚奶奶1981年去世,92岁。

《高邮县志》载:“陶民择友有所取,在邮至好有二人:一是中医师夏宗彝……另一人是卖水果的陈宝贵,他爱画、识画,具有鉴赏力。”随着汪曾祺的《鉴赏家》问世,知道陈宝贵及其子陈广元的人越来越多。1991年,陈广元拿了10幅王陶民的画给汪曾祺欣赏,汪老说王陶民的画比范曾好,也不在齐白石之下,可与林风眠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