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魏晋风流名士,谁配得上第一之名?

2020-08-03 02:14:09 作者: 数魏晋风流名

提到历史上的风流名士,那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魏晋时期。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竹林七贤”和“兰亭名士”(阮籍、嵇康、王导、谢安、王羲之、刘惔、王濛、支遁、孙绰、许询等人)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因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

俗话说,文无第一,想要把这些声名显赫的名士分出高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非要在这些名士中推选出No.1,那这个人只能是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

谢安早年出了名的不愿意当官,朝廷反复征召,给足了面子,但他死活就是不出来做官。虽说魏晋时期做隐士是种潮流,像嵇康、陶渊明都热衷于此,但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人做隐士做到这个份上,谢安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谢安生性洒脱不羁,又出身名门望族,一下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每天和朋友圈的名流们一起纵情山水,吟诗作对,清谈玄理,隐居在会稽山里,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在会稽兰亭的聚会里,他和王羲之他们一帮人开party,觥筹交错后书圣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还有一次,他与众好友一起相约出海游玩,出海时正好遇到大风浪,其他的名士都被吓得魂不守舍,只有谢安一个人乐在其中,享受乘风破浪的快感。最后,谢安一说可以回去了,船夫便赶忙调转船头往回走。

谢安最后妥协出来做官倒不是因为他想通了,而是他弟弟谢万不争气,北伐吃了败仗而被朝廷撤职,谢氏家族在朝廷的影响力大大削弱。为了家族的利益,谢安只得无奈出山,这也是东山再起典故的由来。

这些年来,他虽然隐居不做官,但名士风流的名气却被传得越来越响,乃至于比一直在官的谢万都大。

四十多岁的谢安,第一份工作是做征西大将军桓温账下司马,差不多类似于参谋长的角色。桓温出身名门,是东汉大儒桓荣之后,又娶了公主,是政坛中的实力派。桓温对谢安那不是一般的欣赏,甚至可以说是格外的尊崇。有一次,谢安刚起床,桓温来找他。按理说上级来见下级,应该是上级放松自在,下级毕恭毕敬才对,但桓温和谢安却不然。当时谢安还没有打理好头发,想要用头巾围一下来见桓温,但桓温却说他愿意等,让谢安梳好头发、带好帽子再出来。欣赏之情,以至于斯。桓温很赏识谢安,但谢安却并不怎么感激。因为他早看出桓温的不臣之心,留在他身边没有安全感,所以谢安在桓温府仅待了一年,便以为谢万奔丧为借口离开了桓温。

之后谢安去了地方做太守,工作成绩一般般,不过他离开后老百姓倒还挺怀念他的。再之后他升官当了吏部尚书、中护军,成为中央高级官员,掌握实权。又过了没多久,谢安的危机来了,这次是和他的老上司有关——桓温要篡位了。

公元373年,桓温带兵进京,拜谒司马昱陵墓。此时的桓温,已掌握了全国的军事实力,权倾朝野,是东晋的实际话事人。太后让谢安和王坦之去新亭迎接,当时城中流言四起,都说桓温要借机杀了谢安和王坦之二人,司马家的天下要落入他人之手了。王坦之也是当时朝廷重臣,差不多是和谢安齐名的地位,听到流言后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

还没见到桓温,王坦之就慌的不行。等真见到桓温之后,王坦之更是吓得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依旧保持着从容镇定,坐下以后,对桓温说:“有道的诸侯都镇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桓温确有杀人之心,但是见谢安把话挑明了,自己反倒不好意思了,于是改变了主意,命令左右的人让埋伏的人撤了,与谢安笑谈良久,事后退兵回到姑孰。一场鸿门宴顺利化解。

这次凶险万分的会面之前,世人认为王坦之是和谢安一个级别的,但现在高下立分。就像《天龙八部》里的北乔峰南慕容一样,不明真相的群众以为二人旗鼓相当不分伯仲,但其实根本不是一个level。

要说桓温自己也是没有当皇帝的命,退兵回去一个月自己得了重病,觉得自己时日无多,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古代九锡几乎就是篡逆的代名词。桓温还点名让著名笔杆子袁宏起草奏表,谢安略施小计,以袁宏写的不好还需修改为由来来回回改了,拖了十几天竟然把桓温给拖死了。

可怜桓温一代枭雄,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活着的时候灭成汉风光无限声望达到顶峰,但是三次北伐虎头蛇尾,篡权又搞得拖泥带水,全都功亏一篑。他有句名言流传甚广:“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如果当初他效仿王敦,横下一条心篡权,那他完全有实力做的到。可是他这个人太好面子了,不好意思直接撕破脸皮,非得搞一个扭扭捏捏的禅位,结果竟然被谢安利用一份诏书拖死了,死的太憋屈了……

桓温死后,司马氏家族的皇权危机解除,这一次,谢安居功至伟。桓温死后,朝廷里想要清算桓氏家族的人很多,毕竟桓温谋朝篡位的举动太过火。但为了缓和矛盾、稳定政局,谢安力排众议,实行了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依旧保留了桓氏几乎所有的利益。毕竟此时东晋大部分的军事力量都还掌握在桓氏手中,如果剥夺了桓氏家族的利益,一旦桓氏作乱,朝廷可经不起折腾。

另一方面,前秦军队不定时骚扰东晋边境,谢安举贤不避亲,极力推荐自己的侄子谢玄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线的军事防守。谢玄也不负众望,训练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北府兵。谢安竭力辅佐朝廷,广行德政,世人赞叹不已,民间粉丝无数。

没过几年,那场载入史册的战争到来,谢安再一次主宰了东晋命运。

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坚等不及了,决定对东晋动手。亲率八十万军队浩浩荡荡南下,意图一鼓作气统一南北方。听到这个消息,建康城里一片惶恐。

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即使是谢玄心里也没底,于是上门找叔叔谢安请教这个仗该怎么打。谢安惜字如金,只说了一句“ 朝廷已另有安排”便不再多言。谢玄悬着的心没落地,只得又找自己朋友张玄去探口风。谢安见张玄来访,饶有兴致的和他坐下来下围棋,还打了个赌,赌注是一栋别墅。原本张玄棋艺是高于谢安的,但他这时候哪还有心思下棋啊,结果输给了谢安。谢安超级大方,转头就把别墅送给自己外甥了,然后乐呵呵的出去玩去了,大半夜才回来。回来后谢安把将领们都召集起来,当面交代机宜事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