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应该不算是重名,毕竟字面上就是不一样的,那么二者在历史渊源、人文地理上是否有联系呢?
射阳县城西 中华后羿坛
我分别问了这两个地方的当地人,射阳湖镇的人告诉我:他们这个地方有两千五百年历史了,而且镇上还有个汉代的射阳故城遗址(注意,是射阳故城,并不是射阳湖故城);射阳县的老乡说:因为射阳河流经此地并东流向海,所以叫这里射阳。至于两个地方的关联,他们并没有说清楚。
射阳湖镇古邗江码头 后羿雕像
当地人的回答给了我思考的方向,搞清楚射阳湖与射阳河、古射阳与今射阳,盐城射阳县与扬州射阳湖镇的关系应该基本能厘清。射阳湖与射阳河
射阳湖因古射阳城而得名,曾是苏北平原上最大的湖泊,水域范围涉及现在的扬州、淮安、盐城、泰州。最初是长江和古淮河东流堰塞形成的泻湖,春秋战国时期水体开始达到最大规模,北宋《太平寰宇记》有记载:“射阳湖长三百里,阔三十里。”南宋时期(1128年)黄河夺淮后,射阳湖开始了漫长的泥沙堆积、湖水堰塞,伴随的是下游地区苦不堪言的水患,盐城县尤甚。明清时期射阳湖的堰塞加快,加之水利工程的疏浚以及沿湖百姓围湖造田,射阳湖逐渐被堰塞分割成陆地、河道和湖荡。到清末,基本形成现在的水文格局,现今熟悉的九龙口、马家荡、广洋湖、大纵湖、乌巾荡都是射阳湖曾经的水域范围。
射阳湖 荷园
射阳河射阳河是由射阳湖湖水冲刷而形成的狭长河道,也因此而得名。河道全长198公里,由源头射阳湖出发,途径建湖、阜宁、滨海、射阳,最后东流入海。南宋时期(1128年)黄河夺淮后,射阳湖淤塞溢满,在建湖建阳地区冲刷出一条河道。由于长期受水患影响,明万历时期,盐城县令杨瑞云疏浚射阳湖,沿建阳向东疏浚、拓展河道,使之能顺利入海。由于上游是射阳湖,这条通海河道便开始被称作射阳河,也叫漕河或潮河。在高度依赖航运的时代,射阳河是盐城地区黄金水道,盐城人熟知的串场河、通榆河都是射阳河的支流。
射阳县海通镇 射阳河闸
这么看来是先有射阳湖,再有射阳河,且射阳湖是射阳河的上游源头。古射阳与今射阳
古射阳有关古射阳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叙述刘缠(项伯)被封射阳侯(公元前201年)之事,封地所辖涉及现在的扬州、淮安、盐城、泰州四地部分区域。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刘缠寿终正寝,射阳侯被废。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分出原射阳候封地东部区域,置盐渎县(今盐都)。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射阳县,与盐渎县同属临淮郡。三国时被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再次被复废。此后古射阳县不复存在,历史沿革六百余年。古射阳被废后,其县域由山阳县(民国改淮安县)所辖。
盐都博物馆 盐都历史沿革
古射阳的历史沿革是清晰的,可对于古射阳城的所在位置,相关文献有多种说法,存有宝应县东(今射阳湖镇)、山阳城西(今淮安)、山阳县东南(今流均镇)、盐城西(今大纵湖)四种描述,笔者更倾向于处在射阳湖镇,或者说至少前期(汉初至三国时被废)是处在现今的射阳湖镇这里,相关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射阳湖镇 射阳故城遗址
今射阳
盐城射阳县位于盐城中部,濒临黄海,射阳河经建湖、阜宁、滨海,在射阳东流入海。县域在元、明时属盐城县,清代曾分属阜宁县、盐城县。1942年成立射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开始使用射阳县名称至今。由于当时县域主体在射阳河南,有人提出起名射阴,考虑到射阳河在此穿过,且历史上曾有古射阳县,最终选择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名字射阳。
射阳县黄沙港 海王禅寺
扬州射阳湖镇位于宝应县东北,倚靠射阳湖畔而得名,处于扬州、淮安、泰州、盐城四市交界处。
历史超过2500年,人文底蕴深厚, 古射阳时期为县治所在,镇上留有射阳故城遗址。
隋唐至民国所属地域一直归属宝应,1945年秋-1946年秋曾属沙沟县射阳区(属盐城行政区),1958年成立射阳湖人民公社,1985年改射阳湖镇并沿用至今。镇上随处可见标语:“一半是湖水,一半是文化”。
射阳湖镇民房 宣传标语
如此看来,射阳湖是射阳河的源头,而如今的射阳县与古射阳县并非一脉相承,射阳河流经此地使之得名射阳。射阳湖镇因湖得名,湖镇已经融为一体。两个地方虽不能说同宗,但也可以说是同源。共同的水源地,射阳湖。共同信奉的远古神话,后羿射日。
原创图文/Jim随行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