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祸得福成就帝位

2020-08-03 09:59:04 作者: 因祸得福成就

大清金銮殿龙椅

中国民间认为人脸上的麻子是天女散发的;而在中亚,则有麻子是骆驼把唾沫吐在人脸上形成的说法。中医把人们通称的天花叫做“痘疮”、“痘疹”。没有患过天花(或后来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得过天花未死称为出痘(天花病患者的俗称),患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即使出痘后保全了性命,但病残或毁容难免,在脸上会留有“坑坑洼洼”的点点疤痕(犹如月球表面一样),天花由此得名。天花是人类历史上发病率、致死率都最高的传染病,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只要感染上天花,就相当于宣布了不治。直到天花被消灭为止,它至少夺去了全球五亿多人的生命。

公元十七至十八世纪的亚洲,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天花,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明末清初之际。天花与大清子民纠缠不休,它还“光顾”了若干大清皇室爱新觉罗氏的成员们,它使顺治皇帝福临、同治皇帝载淳、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台吉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名将)的两个妻妾、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战争屠夫,“扬州十日”大惨案制造者)、猛将岳托(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长子,追封克勤郡王)、辅国公玛瞻(代善第六子、豪格堂兄,在山东抢掠时染天花)、哲亲王永琮(乾隆第七子)等致死;使康熙皇帝玄烨(两岁时患天花)、胤礽(康熙第七子、皇太子)、咸丰皇帝奕詝等病残(眼瞎、耳聋)或毁容(痘印、脱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建立后金与清朝的满族,崛起于山海关外白山黑水之间的苦寒地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称帝后,迟迟不大举入关进入中原;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八旗铁骑也是在逐步统一中国之后,才入主中原的;这其中就有水土不服、主要是惧怕天花病毒的因素在内。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准备率大军入关时就比较担心:“我未经出痘,此番出征,令我同往,岂非特欲置我于死地乎?”在清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遭受到的最大阻碍并非来自明朝廷,而是来自天花。清八旗的铁骑骁勇无比,但在天花面前却不堪一击。

在地广人稀且冰天雪地的东北,天花病毒很难存活与传播,满族人也就幸运的免于天花之苦。当他们离开常年生活的天寒地冻的关外而进入关内时,生活环境、气候温湿都发生了变化,其高度抗寒之肌体一时难以适应湿热气候,对于这种流行于关内的传染病不具备丝毫的免疫力,所以迁居于天花多发地北京的清八旗乃至皇室大都受到天花的袭扰。入关后的清朝初年,天花病毒开始大规模在满族人之间传播,汉族人感染后的死亡率通常有百分之三四十,而满族人感染后的死亡率却多达百分之八九十,这是非常可怕的比率。随着满族人入关日久,他们逐渐适应,对天花的抵抗力也慢慢上升了,比如康熙皇帝玄烨与咸丰皇帝奕詝,虽然也得过天花,但最终还是痊愈了。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为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人类,无法躲避天花的袭击。天花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贵贱,甚至连至高无上的国家首脑、政要、将军……也难逃其降临的厄运,这绝对是公平之至。

清世祖福临(也就是通常称呼的“顺治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6岁登基,年号“顺治”,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顺治七年,因摄政王多尔衮猝死而提前亲政。

顺治皇帝心爱的皇四子与董鄂妃相继亡故后,使得他心灰意冷、身心疲惫。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顺治皇帝安排他最宠任的內务太监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今北京广安门内法源寺)参加吴良辅的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顺治皇帝就染上天花,高烧不退,病情迅速恶化。顺治皇帝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起。因生前没有册立太子,在驾崩之前,必须尽快确定皇储来继承皇位。但究竟选谁,他斟酌犹豫、实难定夺。

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从长到幼依次为皇长子牛钮(早夭)、皇二子福全(裕亲王)、皇三子玄烨、皇四子荣亲王(早夭,无名)、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绶、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顺治皇帝最心爱的儿子本来是宠妃董鄂氏于顺治十四年生下的皇四子,视为“朕之第一子也”,原拟定为皇位继承者,可惜出生后不足百日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有来得及起;顺治皇帝亲自为爱子题写墓志铭、追封为荣亲王、丧葬逾制。顺治皇帝还一度有过由他的一个堂兄来继承皇位的动念。如果按长幼次序,也应该由皇二子福全继位……这一切,似乎都轮不到皇三子玄烨。清朝选择接班人,一般都“立贤”,主要看皇子的才华和德行是否能够承担社稷江山的重担。但是对于一个8岁(皇三子玄烨)、一个9岁(皇二子福全)的两个皇子来说,要看出谁更贤德,好像不太容易。

福临的生母孝庄皇太后,皇太极妃。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坚决主张由出过天花的玄烨来继承大统,反对皇二子的理由,还因为福全的一只眼是瞎的。《永宪录》卷三:“裕亲王向以损一目不得立。”一国之君起码要仪表堂堂,岂能让一个独眼龙坐上龙椅。

汤若望,天主教耶稣会的德国传教士,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位在中西交流史上留下重要功绩的人物,大清赐名“通玄教师”,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汤若望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深得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信赖及倚重,他曾治好孝庄皇太后的病,所以被太后尊为义父,顺治皇帝则称呼汤若望为“玛法”(“尊敬的老爷爷”之意)。汤若望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威信最高,顺治皇帝对他的尊敬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顺治皇帝临终议立嗣皇举棋难定争执不下之际,就这个事关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决定征询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针对顺治皇帝提出由其堂兄继承皇位的想法,汤若望认为子承父位、父子相承,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通常做法,还是应该立皇子登极为是。具备广博知识的汤若望深知天花病毒的凶险,建议一定要找一位得过天花的皇子来继承帝位。汤若望认为三皇子得过天花,有终身免疫力,从社稷的稳定性来说是最佳人选;而且玄烨又聪明过人,勤于学习,最为合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