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学生共同诵读《道德经》
在《道德经》的第六十七章,老子提到了三宝这个概念: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就是人们比较熟知的老子三宝。第一个,慈;第二个,俭;第三,不敢为天下先。
那老子为什么要讲这三宝呢?
这是因为在老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乱世,春秋末期,各诸侯国之间争战不止,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所以三宝正是应当时不慈的凶勇、不俭的盗广、不后强恶的死之徒而说的。
慈。就是要学着对他人好,就像《弟子规》里面讲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伤害他人,爱护一切生命。当然,老子在这里所讲的慈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以天下心为心。老子讲三宝就是以天下心为心的体现,因为道本来无名无别,是以天下名三宝。这和法因众生心而生的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要学习这个慈只能先从相对起步,然后再循序渐进的升华。
俭。是俭朴、俭素,不能够铺张浪费,人的福报都是有定数的,我们不能过多的去消耗它,更不能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去贪占侵剥他人。大俭无取无受,是在道生之一的无上,圣人对一切皆无居执。
不敢为天下先。也就是不敢私先,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天下是泛指一切,所有的生命,不敢为天下先也是具体的慈的表现。慈是没有自见心,以天下心为心,而私先则恰恰相反,是自见自是。
老子的三宝在毛主席的身上体现的就非常到位。
王屋山下新愚公:五千石头刻成百米长卷《道德经》
三宝的作用。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才能大勇无畏。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在面对危难的时候不能表现的像别人那样从容?就是因为我们心里面有这个“怕”的存在。那为什么我们会害怕呢?老子在这里就告诉我们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不慈。那为什么慈就能无畏呢?这是因为慈泽万物你就不会有对立面产生,无我,所以能大勇无畏,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危难,都不会退缩,不会害怕。
周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七年,但他却在这里注出了《周易》。孔子在陈、蔡之间遭到厄运,断粮七日,他的弟子们都感到饥饿困顿,而孔子尚能抚弦而歌。古圣先贤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俭,故能广。意思是因为自身无欲不会无节制的索取所以就能够广济他人。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不敢为天下先就能像道一样其大无外,这是圣人的心胸。
在我们中国人的语境里,圣人就是具有最高境界、最高智慧的人,这就像古印度讲佛一样。
其大无外,所以能成为容一切之长。
山东,曲阜,孔子列国行像
在三宝当中,慈是排在第一位的,它也是最重要的。三宝对应的是三恶,私先、广夺、凶勇,在这三恶里面,私先是排在第一位,因为私先所以才敢夺、敢凶。
所以,慈就是用来对治私先的,能慈就能不敢为天下先。这就像我们讲三心“正心、公心、慈心”是用来对治我们的“歪心、私心、恶心”一样,这就是在断恶修善。并且三心正心、公心、慈心也有一个顺序,也是慈心在前面,是通过心慈达到心正心公。
老子是生活在春秋末期,他看到天下大乱,于是骑着青牛西去,在经过函谷关的时候留下了这部《道德经》,他在这里谈到这个问题,就是希望列国诸侯能够具备慈泽万物之性,这样才能避免死之徒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