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一条河流滋养出的人文新城

2020-08-05 05:33:51 作者: 新疆阿克苏市

“阿克苏”的名字,突厥语意为冰山雪水,维吾尔族语译为“白水”,就是水草丰富之地。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是南疆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西通喀什、克州、和田,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靠天山,东接库车、巴州,是“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区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阿克苏市得益于阿克苏河,有了河流的滋养,便衍生了这片肥沃的绿洲。也许有人不明白阿克苏河的具体位置,它的上游由温宿县的库玛拉克河与乌什县的托什干河交汇之后,便在阿克苏市境内形成了阿克苏河。当阿克苏河流经阿瓦提县境内,与和田河、叶尔羌河交汇后,最后形成了塔里木河。

而贯穿阿克苏市区的多浪河,就是从阿克苏河引流的水源,它是这座现代城市的血脉,哺育着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群众。城市因水而显得柔美,水又把城市衬托得充满生机和灵气,水毕竟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如果坐上飞机,往下俯瞰整个阿克苏市,这片土地,仿佛被一个巨大的绿色华盖笼罩着。柯柯亚人工造林,改变了阿克苏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阿克苏和温宿连成一片的十万亩大果园。从高空看,纵横交错的防风林,就像一张庞大的网格,而苹果园、核桃园、枣园、葡萄园等果木,就是网格中的经济林。

如果驱车前往阿克苏市,无论是高速或国道,还是火车,两边全是茂盛的果树林,特别是瓜果成熟的季节,隔着车窗就能闻到扑鼻而来的果香味。驰名中外的阿克苏红旗坡冰糖心红富士就从这里,走出新疆,走向了全国和世界。

南疆少雨,而阿克苏河就是这些果树赖以生存的水源地,也成为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的绝佳宝地。水养育了生命,生命又延续了历史,产生了人类文明。阿克苏河亦是如此,由此衍生了阿克苏多浪文化。

阿克苏是清代城名,就是今天阿克苏地区及地区首府市名。汉为姑墨国属地,《北史》上称姑默,隋代为姑墨,唐朝为姑墨州,又称亟墨,贾耽《四夷路程》称拨换城、威戎城、姑墨州,《大唐西域记》称跨禄迦,五代十国属葛逻禄部,北宋时,阿克苏一带是葛逻禄国,元及明称之为阿苏(阿克苏的谐音)。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这里设置参赞大臣,冠以阿克苏。光绪九年(1883年),清政府设阿克苏道。次年十月,新疆正式建省,阿克苏道为新疆巡抚管辖,下辖库车直隶厅、温宿直隶州、乌什直隶厅、喀喇沙尔(今焉耆)直隶厅和拜城县。

民国两年(1913年)4月,温宿本府改为温宿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阿克苏道改为阿克苏行政区后,地区(专区)及地区驻地均冠以“阿克苏”地名。

据老年人讲,建国初期的阿克苏,在市中心的大十字附近,曾经有完整的古城墙,其年代至少是清代,后来因城市建设,那些厚实的土墙全被推倒,然后才有了今天的阿克苏市。古城遗址,应该就是拨换城或威戎城,有关它的历史,我们也只能在史料中看到它的名字了。

如今,阿克苏市以穿城而过的多浪河,打造了多浪河一至三期景观带,每期景观带均融入了文化元素,既有古代的龟兹和多浪文化,又有军垦文化及现代文化元素。漫步在多浪河两岸,你会被眼前的景色陶醉,随处都可看到文化雕塑,还有汉唐建筑,仿佛让人穿行在不同时代的国度里。

不看别的风景,坐在仿古桥上,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两岸的垂柳、花木、草坪遍布,水里的鱼儿兴奋地跃出水面,野鸭子欢快地游来游去觅食;睡莲、荷花和芦苇等在水边蔓延,那些古建筑依水而建,恍惚间,让你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顿时忘却了这是南疆沙漠边缘的现代新城。

如果在阿克苏停留,不仅可以去温宿县的神木园、牧场和草原,还可以到阿瓦提县感受刀郎文化。如果你是吃货,那就很对胃口了,阿克苏的苹果、核桃、红枣、葡萄、甜瓜、杏子等,会让你感觉自己的胃太小,就连几串烤羊肉,都会撑得你迈不动留恋不舍的脚步。

阿克苏的美,是用语言无法形容,只能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另外,在多浪河探寻文化,千万别忘记去姑墨亭对面的阿克苏博物馆,因为那里包罗了阿克苏地区打造的“龟兹和多浪”两大文化,会让你全面了解阿克苏的人文和历史。

如果还不过瘾,那就晚上到多浪河看夜景,感觉玩得累了饿了,就穿过多浪河大桥,前往对面的文旅夜市品尝美食,里面的美食容纳了正宗和地道的新疆特色。品着阿克苏独有的慕斯莱斯葡萄美酒,不担心你会不会醉倒,因为旁边就是汉唐建筑风格的迎宾馆,害怕你醒来之后会穿越到汉唐盛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