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和封常清这对历史上的最佳军事拍档,竟被唐玄宗下令处死,这对征服过鸟不拉粪的高高的帕米尔高原的猛将,却征服不了险恶的人心。
这事还得追溯到了天宝十五年正月十八日(即公元756年1月24日),那时候''安史之乱''刚爆发不久,唐廷匆忙之间组织散兵游勇抵抗,很有作战经验的封常清被钦点为主要战将,虽然老封是一个很有作战经验的良将,不过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下的那些所谓的兵士未战先溃败逃窜,反正是连吃败仗,加上外行领导内行的太监监军边令诚曾胡乱瞎指挥,被领兵的高仙芝不给面子地生硬顶了回去,于是怀恨在心,在糊涂虫昏君面前,阴参老封通敌、老高故意弃地百里抗敌不力还克扣军粮中饱私囊,李隆基立马大怒,这还了得,于是不辨真假不管三七二十一要边令诚把高仙芝和封常清''斩立决''。
边令诚到了潼关,立马气势汹汹地把封常清先叫来,向他宣示了皇帝敕书,也就是法院的那种''验明正身,就地正法''式的死刑令,毫不犹豫将其斩首,还残忍地暴尸于芦苇之上,要多惨有多惨。
而高仙芝回到官署之后,边令诚瞅着机会带着1名如狼似虎的陌刀手(唐朝著名的作战武器陌刀,边令诚还真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雷厉风行地拿着皇帝手谕要砍掉老高的头,看你还那么嚣张神气,到阎王那里大谈军事经吧,得罪我的代价就是掉命,你是不见棺材不流泪啊!然后边令诚阴阳怪气地干笑了一声。
关于老高死时的情形,史书有很精彩的描述,简直就像小说人物对话,令人嘘唏,录之于此:边令诚对高仙芝说:''大夫亦有恩命。''于是边令诚扬眉吐气地对老高宣示敕书,无非是老高私吞公粮、弃地几百里、罪该万死的栽赃嫁祸式陈词滥调。高仙芝一听十分生气地说:''我退,罪也,死不辞;然以我为减截兵粮及赐物等,则诬我也。''
边令诚又阴险地冷笑一声,那神情当然是说,高仙芝你死到临头还死鸭子嘴硬,你死就在你的牛气哄哄的臭脾气上,当初如果听我的建议你也不会有今天,枉你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高原河,征服了中亚那么多国家,征服了鸟也难飞过的几千米海拔帕米尔高原,你现在就征服不了我们皇帝身边的小阉人,乖乖地受死吧。要一个人死还怕没理由吗?
何况你高仙芝还是一个私自吞金的有''前科''的人,喊冤也没用。
反正死到临头的高仙芝激愤地对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岂不知乎!''
人之将死,其言也哀。此时刚刚临时招募来平乱的新兵就聚集在门外,对大名鼎鼎的战神高仙芝还是非常景仰的,有的还没有拿到偶像签名,偶像就要冤死了,也是群情激昂的样子。
''我于京中召儿郎辈,虽得少许物,装束亦未能足,方与君辈破贼,然后取高官重赏。不谓贼势凭陵,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故也。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高仙芝悲愤地向士兵们大声喊冤。
''枉。''士兵们当然知道长官没有克扣军饷故意弃地,因为这是防卫需要也,于是也不顾一切、不怕报复地齐声为自己的直接领导叫屈。
做正事一窍不通、做坏事无师自通的边令诚当然不听,好不容易狐假虎威地借刀杀人,哪会那么容易就饶恕得罪过自己的人,保不定哪天他咸鱼翻身了,可能面对屠刀的是自己,于是决意行事。
所以说君侧小人简直就胜过敌方十万雄兵,是敌方没给报酬的''超级卧底''也,大唐再强再富,也经不起此种无才又无德、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奸佞的折腾,1太监就可以搞垮盛唐,盛世唐朝的破产无德宦官也是重要破解密码之一,以后会专罩。反正屁股指挥脑袋的事,哪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事已至此,有勇有谋的高仙芝知道自己也是插翅难飞了,说多也没用,浪费时间和表情而已,和此种得意便猖狂的小人''讲耶稣''简直就是笑话一桩,李唐也一定败在此种小人身上,无话可说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一切时也命也,这样窝囊地死掉不值啊,还不如战场上被强敌杀死,反正也就是一个死,那就死得轰轰烈烈些,别娘们似地叩头求饶。
于是高仙芝特地瞅了瞅已经挺尸的最佳拍档封常清,仰天大笑道:''封二,子从微至著,我则引拔子为我判官,俄又代我为节度使,今日又与子同死于此,岂命也夫!''言毕引颈就戮,这对曾威震敌胆称霸蛮夷的''山地之王''果然奇迹般地同年同月同日死,而且是委屈地死于手无缚鸡之力的阉人手里,千古奇冤啊。
天要灭谁必先使其疯狂起来,腐败无能、丧失理智的李隆基这一昏着,简直就是自毁长城,自砍栋梁,难怪安禄山经常骂晚年的李隆基是昏君还决意要反他,原来却是理由充足也,这不是脑进水又是什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禄山也不是一点''进步意义''都没有,至少在反对唐玄宗的后期腐朽统治来说是有点进步意义的,尽管因为他的政治野心给大唐人民带来了战乱的痛苦和祸害,而且这些有一大部分也可以记在了昏君李隆基身上。
反正,这样听风就是雨不顾一切地杀害良将,不仅严重动摇军心,还大大地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当然对平定''安史之乱''也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个是后话。